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29353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课题:论红楼梦的隐喻艺术学 院专 业汉语言文学层 次本科准考证号姓 名指导教师(签名)、尸-、-前U言 ,1一、红楼梦的背景1(一)红楼梦作者的背景1(二)红楼梦的时代背景2二、红楼梦的隐喻2(一)人名的隐喻2(二)人物的隐喻,3(三)社会的隐喻5三、红楼梦隐喻的艺术性6四、红楼梦隐喻的作用8总、纟口 ,8参考文献10至致谢11本文以红楼梦的隐喻艺术为研究对象,对曹雪芹先生的著作红楼 梦进行了人物分析、事件分析以及小说背景的分析。红楼梦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思想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多的是它在语言 艺术方面的成就,就如本文所述,在红楼梦一书中,随处可见各种隐

2、喻 手法的使用,人名、人物、社会方面的隐喻均用得非常巧妙。除此之外,本 文在介绍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背景以及他的小说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 深入地对其作品红楼梦运用的隐喻手法的艺术性进行阐述,让世人更加 清晰曹雪芹笔下所隐喻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红楼梦中隐喻的应用,不仅成就了它的文学价值,巩固了它在世人眼中的崇高地位,更是影响了世 人的文学创作思维与文学创作手段,而红楼梦中隐喻的作用以及它的艺 术性也由此显现。关键词:隐喻艺术 红楼梦 人物 事件 背景 作用 文学价值#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史上最具文学成就的一部古典文学著作,它是中 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巅峰。同时它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

3、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于十八世纪中叶问世,问世以来在我国文 学史上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作者曹雪芹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 家之一,他的非凡思想、创作才智与勇气都通过红楼梦艺术一一展现出 来了。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荣与衰落 为线索,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森罗万象的世俗生活与时代背景,是封建末世的 百科全书。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比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 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一种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即用一种 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文学著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作者使 用隐喻,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文学

4、中的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试图传 达的内在涵义与言外之意;另一方面,使文学作品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 性。正是由于隐喻的运用,一个故事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趣味。隐喻中本 体和喻体之间的张力会使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文人喜欢用简洁、含蓄的语 言形式来抒发情怀,同时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些针砭时弊的 评论不可直抒胸臆,这都为隐喻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也是隐喻为何产生 的原因及作用。亠、红楼梦的背景(一)红楼梦作者的背景曹雪芹出生于康熙末年,诞生在康熙的亲信贵族家庭里,一生经历了康 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当时正是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巩固其专制统治而 残

5、暴、恶劣地大兴“文字狱”的极端黑暗时期。他的先祖曹振彦是明朝的军 官,在战争中立有战功。曹振彦的儿媳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乳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于此,曹雪芹家 族与康熙帝均有着很特殊的关系,因此极受康熙的宠信。曹雪芹生长在这样一个受到封建帝王宠信的贵族家庭里,因此曹雪芹 的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游离在“秦淮风月”的繁华之地,过的是“锦衣玉 食”、“繁花似锦”的公子哥儿生活。然而,由于康熙末年的那场夺嫡之争曹家中有人参与了,于是雍正六 年,继位不久的雍正对曹家开始了一系列的打击与刁难,以曹頫“行为不 端”、 “巨额亏空”等的罪名将其革职下狱,并且抄没了家产,调

6、京治罪。 曹家从雍正治罪起便开始没落,并一蹶不振走向了衰亡。曹雪芹也同时由一 个贵族公子哥落魄成了“一无是处,半生潦倒”的罪臣,流落到了社会的最 底层,受尽人世间的冷暖。曹雪芹自幼聪慧过人, 只是因为社会政治的压力与无奈, 才被迫走上了 一道“穷困潦倒”的生活。在这种暴戾的政治与封建社会之下被摧残了一生 的曹雪芹怀着无奈、愤懑与悲痛万分的心情开始了红楼梦的创作。不难 看出,红楼梦一书似曹雪芹一生的自述,也是他化悲愤为文字进行对社 会现实与统治者的反抗与抨击。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之下,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们也只有且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抗。(二)红楼梦的时代背景红楼梦 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 雍正、

7、乾隆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 描述的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的种种矛盾、混乱与危机 。在当时,清朝的腐败与封建剥削加剧,统治者镇压全国的军事,提倡封 建的伦理常纲,控制人们的思想。 更有甚者,大兴文字狱,残害忠良。而红 楼梦一书便是在封建君主的强烈压迫下,老百姓民不聊生,贵族家庭夜夜 笙歌、风花雪月的社会背景下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性描 述。二、红楼梦的隐喻一)人名的隐喻要说到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曹雪芹先生那是用得极好极妙的。就拿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第十段的 文字来说,短短的一段文字描述,就出现了多个名字的隐喻,如: “阊门” 2即“娼门”,在红楼

8、梦中,这是当时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公子风流之 地;阊门外的“十里街”即“势利街”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百姓们为生 活所迫,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生活状态;街内的“仁清巷”即“人情巷” ,呼 曰人情巷,实则毫无人情;巷内的古庙“葫芦庙”即“糊涂庙” ,人人都说 庙内的菩萨都是神明, 曹先生对其称 “糊涂庙” 也是对神灵的一种斥责,“糊 涂庙”内住“神明”想来也觉得可笑,可以想见曹雪芹内心的怒;庙旁还住 着一家乡宦,姓甄名士隐, “甄士隐”即“真事隐” ,将真事隐去倒也落得清 闲;甄士隐有一女,名曰“甄英怜”即“真应怜” ,甄英莲即后文中的香菱, 一个可爱、单纯、美丽的悲剧性女性的代表人物,确实真的很

9、可怜。除此之外,在红楼梦一书中有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性人物“贾 雨村”,虽然在曹雪芹先生的笔下对贾雨村着墨不多,但是从开头的一个文 弱读书青年到其中的认清社会现实,从而随波逐流再到后来的位居权高,以 一个极典型的反面角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一个过程,不仅贯穿整个故事, 更是作者笔下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产物。 而“贾雨村”的名字隐喻即为 “假 语村”,谎言的代表,恶势力的代表,更是整个社会阴暗面的代表。当然,还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 ,这更是曹雪芹先生的自序, 即“假宝玉”,假的东西如何能长久?这其实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命运的一种 嘲弄。更有甚者“薛宝钗”即“宝钗雪里埋” ,又寓意插在发髻

10、中的钗,隐 指第三者,即插在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人,我们所谓的小三;除此之外还有很 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姓名的隐喻,如: “贾政、贾敬”即“假正经” ;“甄宝玉” 即“真宝玉”;“潇湘馆”即“消香馆”;“ 梨香院”即“离乡怨”;“怡红院” 即 “遗红怨”;“群芳髓”即“群芳碎” ;“千红一窟”即“千红一哭” ;“万 艳同杯”即“万艳同悲” ;“王熙凤”即“亡西风”; “ 贾元春,贾迎春,贾 探春,贾惜春”即“原应叹息”; “李纨”即“理纨”; “秦可卿”即“情可 轻”;“贾琏”即“价廉”; “贾珍”即“假真” ;“冯渊”即“逢冤”等等。(二)人物的隐喻 红楼梦人物众多,在这里我以宝玉为例进行叙说。曹雪

11、芹在红 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看到的贾宝玉:“却是一位青年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 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 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縧,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 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 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 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缨络, 又有一根五色丝縧, 系着一块美玉 , 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 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 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 仍旧带着项圈、 宝玉、 寄名, 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

12、松绿撒花绫裤,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 在 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曹雪芹对贾宝玉的这两大段外貌描写,其实正是曹雪芹自己的少年写 真,他的家族还未没落之前,自己也是这样娇贵的一位贵族公子。然而曹雪芹也对其写了这样的一些批语:“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 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 偏僻性乘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 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裤与膏粱,莫效 此儿形状!”(第三回)这看似是后人在嘲笑贾宝玉, 更是曹雪芹对自

13、己落魄后恶劣的生存环境 和创作环境的形象描述。曹家败落后,曹雪芹生活在清朝君主专制黑暗的大 的社会环境下,而生活周围的小环境也十分恶劣。曹雪芹生活在来自市井人 们不理解的冷嘲热讽加“诽谤”的创作环境之中进行写作的。在世俗的人看来,他是一个:“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 腹 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乘张 , 富贵不知 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肖无双”的废人。世俗之人的诟病令他烦恼。但正是曹雪芹对自己的咏 叹并表达了自己执着的性格和认真的人生态度。自己本来就拥有者不受任何思想束缚而自由驰骋的性格, 喜怒哀乐也不 能影响

14、自己心灵的基本感受。但自从经历了家族败落痛苦生活的磨难,感受 到了专制制度的残酷之后,内心便也变得强大起来,有了一种渴望自由的心 态,就如红楼梦中的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样,拥有让往事随风 漂流的闲适心态。曹雪芹开卷就自嘲道自己是“被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灵性已 通、自来自去、 可大可小的一块顽石 。”曹雪芹暗示自己是经过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下狂风暴雨中被磨炼得 “顽劣异常”的假“宝玉”,真“顽石”。渺渺真人”携贾宝玉的诞生又是极荒诞的,宝玉是被“茫茫大士” 入尘世的。而且,“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曹雪芹对 贾宝玉“衔玉而诞”的巧妙设计。 正如他在红楼梦的导语中说的, 是

15、“也 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衔玉而诞”是十分荒谬且违反科学的,但是在曹 雪芹生活的时代,也只能做样写,除了给故事添上奇幻的色彩之外,更重要 的一点是要保护自己。当时大兴文字狱,不想我们现在的时代可以自由发挥 自己的文字,一个不小心也许就命丧黄泉。这样不仅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将 自己的一切情绪埋藏起来,藏在这一个个文字里面。其中有一点很明确的指明了自己其实就是宝玉的原型。曹雪芹在红楼 梦中设计了一个与贾府是老亲的“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 府,”一个与贾宝玉酷似的人物 甄宝玉。并在第二、五十六回用了不少的笔墨对甄府和甄宝玉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在详细的描述时,曹雪芹重点 交代了甄贾二府密切的关系;在对甄宝玉进行描述时,说甄、贾宝玉各方面 的酷似。之后,又描述了甄府 调取进京治罪。这不恰恰暗示了其实这甄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本身的真实写照:甄府就是贾府;甄宝玉就是贾宝玉, 真假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 写甄、贾两府就是影射自己的家族 曹府;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艺术性的化身。 于此,作者也暗示了贾府日后的败落。 曹雪芹要用甄、贾二府影射自己的家族 江宁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