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2928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授课时间第2周 星期一 2006年2月20日总第6课时课题2、我的母亲(1)课型预习自学课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仁慈、文绉绉”等词语;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过程与方法目标:3、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情感与价值目标: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 一、 导入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二、 学习目标指导在这一篇课文学习中,我们又将学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本文的学习目标,又

2、看哪些是个人能完成的,哪些是小组能完成的,哪些又是我们大家才能完成的?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干些什么呢?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见上目标)三、 学生预习、自学1、 速读课文2、 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出示的字词注音和解释糜(mi) 嬉(x) 绰

3、(chu) 廿(nin)文绉绉(zh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佃(din)户:佃,租种土地。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文明是非;责问。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让学生有目标而读,朝着目标读。可由学生来回答。给15分钟时间看课文给10分钟时间抽生回答,集体订正,要求学生作好笔记教学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过程责罚:处罚。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3、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

4、。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

5、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4、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明确:第一件: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第二件: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第三件: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第五件: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2)提示母亲品性的语句有:“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产慈母兼

6、严父。”“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如果学生能查到,让学生念读。这一部分由教师亲自朗读,读出感情,从而感化学生。学生精彩回答,教师点拨。视时间,可本节课完成,也可留作课余完成,下一节课检查。估计需要下课时完成。布置作业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第一件: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第二件: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第三件: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第五件: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教学后记南川市第三中

7、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授课时间第2周 星期二 2006年2月21日总第7课时课题2、我的母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检查、掌握上节课预习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情感与价值目标:4、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一、 预习检测1、 注音解释:糜( ) 嬉( ) 文绉绉(): 佃()户 轻薄: 质问:面红耳赤: 侮辱: 2、 文意填空:根据你的理解,完成“母亲是一个 的人”。二、 新授1、 回顾:(1)文中写了母亲那几件事?(2)勾

8、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明确:(前课时教案)“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填空: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2、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明确: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课文开头交代了由于自己身体弱和母亲的管教成了文绉绉的性格。第2段写自己

9、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第3段叹惋自己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3、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学生课堂练习,作业本上承前,订正作业。可叫学生上讲台述说。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勾连课文的思路。然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教学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过程(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炼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

10、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

11、年的经历。 (2)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见优秀教案P16)三、 本堂小结:本文通过一些事例表现了母亲哪些品格呢?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

12、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点拨。这些问题都有难度,宜教师逐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来完成。可由学生归纳完成。布置作业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我的母亲胡适“我”的童年经历(铺垫、呼应)对“我”的管教 “严师”“慈母” 怀主 当家之难 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念体 不受污辱 捍卫名节 “很有刚气” 敬影响“我”的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爱教学后记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授课时间第2周 星期三 2006年2月22日总第8课时课题2、我的母亲(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转

13、的语体特点。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与价值目标:4、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一、习题引入:读“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练习: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混”字与文段中哪句话暗中照应?3、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4、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试分析三个“如果”的表达效果。 明确:1、第一句。 2、谦逊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排比4、事实上,作者的这些美德是有口碑的,但前面加上了“如果”这一表示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二、新授 1、上面第4题中谈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哪么,同学们认为自传的语体特点到底是什么特点呢?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明确: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感情。课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