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29258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琦: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 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机制,是新一届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湖北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的对策建议,形成如下报告。 十八大以来构建“三不”机制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新的历史特点,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积极开展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三位一体”有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

2、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湖北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惩贪治腐,调整布局、攥紧拳头,抓早抓小、快查快结,22X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同比上升14.7%;查办市(厅)级干部29人,同比上升123%。 坚持从作风问题抓起。全党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抓重要节点弘扬良好风气,抓执纪办案强化惩戒问责,抓通报曝光保持压力传导,抓约谈、月报构建有效机制,纠正了一些“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湖北制定监督检查办法,20年共组织500多次明察暗访,举办“电

3、视问政”活动,开展“四项专项整治”,处理党员干部333人,促进了新风正气的弘扬。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反腐败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湖北牢牢抓住“关键的少数”,出台关于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的意见,02年查办各级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0件;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在全国率先晒出431项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经验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用中国梦凝聚党风廉政建设正能量。始终把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

4、性工作来抓,不断补充党员干部精神之“钙”。湖北连续3年举办党政主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实施新任厅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套餐教育,分类开展了涵盖初任公务员、中层干部、领导干部配偶的多层次反腐倡廉教育,打造了“楚廉文化讲坛”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当前构建“三不”机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构建“三不”机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些老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形成积累叠加效应。一是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腐败案件仍然易发多发。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公共资源交易、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

5、依然是腐败“重灾区”。二是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仍然比较乏力。02X年以来,湖北年均查处“一把手”案件占同级违纪干部的1/3以上,市(厅)级干部的很多违纪问题发生在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岗位。三是腐败“亚文化”在社会上仍然盛行。不少人对腐败存在“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欣羡心理;有的认为给别人办了事接受“感谢”理所当然,内心坦然;有的认为反腐败是“隔墙扔砖头,砸着谁谁倒霉”。 惩防体系建设实际成效不够明显,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一是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反腐倡廉教育泛化,“一锅煮”、“填鸭式”的现象较为普遍,榜样教育、身边典型作用发挥不够。二是一些制度执行落实不够,成为“纸老虎”

6、、“稻草人”。如尽管招投标法已出台10多年,但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行为仍较为普遍。三是有效制约监督的机制尚未形成。有些单位责任链条断裂,组织监督形同虚设。四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存在掣肘。少数基层查办案件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怕查办案件损害形象、影响发展、丢失选票,在惩治腐败上顾虑重重、畏手畏脚。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腐败呈现新动向新特点。一是从主体看,“一把手”违纪和“窝案串案”将明显增多。改革过程中,“一把手”利用改革政策、改革信息、改革时机、改革漏洞谋取私利的条件最便利,顺手“捞一把”的心态极容易滋生。同时,随着改革推进,权力相互掣肘,制度日趋严密,搞腐败往往需要多人联合作案,

7、“窝案串案”也将随之增多。二是从客体看,行政权力渗入微观经济活动以攫取私利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在调整和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会投机改革,钻改革空子,游走于体制转型中的改革灰色地带,谋取非法利益。三是从领域看,新兴中介领域和改革边缘领域将成为新的腐败集中区。由于改革中各项政策和措施之间容易出现不同步、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利用新的漏洞搞腐败需要特别防范。四是从方式看,腐败分子作案手段将呈多样化、隐蔽化、智能化趋势。新时期构建“三不”机制的对策建议统筹治标治本,加强顶层设计 把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加快推进反腐败法治化进程。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

8、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突出惩、跟进防、达到治,逐步实现由惩到治。把营造不敢腐态势放在首位,通过查处开路、制度跟进、教育铸魂,一个系统一个系统、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涤荡沉疴开新局,形成以惩治促进预防、以预防巩固惩治成果的良好格局,防止违纪违法问题重发、继发、多发,切实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以上率下。在党委机关明确落实主体责任的机构和工作专班,统筹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工作。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落实主体责任工作机构。 着力形成震慑,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加强党内

9、审查和处置。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数据库,加大廉政信息收集和审查把关力度,防范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加大约谈、函询审查力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加大初步核实审查力度,提高信访件初核率;加大立案审查力度,对案件检查措施和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跟踪监督。 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实施治理腐败“重灾区”歼灭战。一方面,通过查办重要个案,建立查办同类案件的办案模型,取得查一案、挖一窝、带一片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查处某类案件,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督促发案系统或单位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整改,促进惩治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 建立常态化的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对领

10、导干部进行常态化约谈的机制,根据日常工作、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监督检查、巡视等工作中发现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分别实施工作约谈、信访约谈、案件检查约谈和廉政约谈,及时警示提醒,督促纠正。 实施案件线索与案件查办适度分离。坚持重要线索统一管理,探索“一案一授权”办法,对重要案件线索实行不固定案件室查办,防范长期对口联系可能产生的选择性办案、办“人情案”等问题。 探索推进执纪处理公开。对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判处刑罚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将其主要案情及行贿人、行贿数额等在网上“一案一公开”,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让行贿人公开曝光。 着力扎紧制度篱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逐步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采取“新人

11、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要求新进公职人员和新提拔领导干部财产既进行申报又在一定范围公开,现职人员只申报不公开。有计划地进行申报抽查核实,并逐步扩大抽查范围。 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推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采购、工程)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末位发言制”。建立完善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上级纪委全会报告工作并现场接受质询、评议制度。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从改革初始提名权入手,公开提名人、公开测评结果、公开考察材料、公开会议讨论情况,纠正和防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言堂”、唯票、唯分、唯gdp、唯关系等问题。 建立廉洁性评估制度。坚持“谁负责改革、谁负责防腐

12、”的原则,凡重大改革方案设计、重要政策出台、重要行业规则制订,都应开展廉洁性评估,做到改革措施与预防腐败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同步检查。着力形成正向引导,使领导干部不想腐 打造环环相扣的廉洁从政教育链条。将廉政教育贯穿领导干部成长始终,打造任前考廉培廉、任中讲廉述廉、离任审廉评廉的教育链条。 加强主流媒体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在主流媒体开办“廉政讲坛”,组织“廉政故事汇”,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弘扬反腐倡廉正能量。 健全公职人员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探索建立“廉政年金”制度,增加公职人员违纪成本,提高守纪收益。建立廉政正向激励导向,

13、让廉者德者居其位,形成良好导向和良性循环。(作者系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预防腐败局局长) 第二篇: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一词,大家都很熟悉,其在管理学理论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励理论和激励机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统一也是的社会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高效发展的保障,反之,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组织与员工目标在客观上

14、统一,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巩义联社积极贯彻上级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按照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村的主力军,就更需要激励和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组织目标价值的最大化,如何最大限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各项业务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业务指标,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根本所在,激励能不能起到效果,主要看奖励措施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指标分配不是很合理。例如:存款考核方面,存款考核指标逐年上升幅 度大,但是存款任务完

15、成工资上升幅度小,两者差别大,不匹配。另外,就我社而言,对于三年规划所要求的存款任务指标,如果提前完成存款任务,是否在剩余的时间不再加派存款指标任务,都要有个确切的说明。 存款工作,对于银行业来说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存款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就没有银行的生存土壤,也就无法实现正常的经营发展。 从事信合行业的分工不同,对于不同岗位的激励措施和奖惩措施不一样,这会很大打击奖励较低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会产生付出的价值和回报的价值不对等的心理,相对降低了工作的动力。 应该缩小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奖惩措施的差距,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组织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 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事关信用社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而人的因素关键是素质,农村信用社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良好的员工队伍,只有员工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才能推动信用社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效益。 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业务知识更新较快,对员工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都要求较高。由于历史 的原因,造成信用社存在年龄较大的员工,随着业务要求的提高,这些员工不太适应新的业务操作要求和实践。对于这些员工,急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出台可行的内退、买断等政策。同时要及时引进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