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29229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业管理综合能力9-12课后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1,什么是社会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与法律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同属于以探讨社会现象或行为为主的一门学科。探讨的内容都与个人所生活的社会息息相关。社会学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社会科学,是一门试图以科学思考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1,研究社会结构 2,研究社会过程,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3,研究社会关系 4,研究社会行为。加:社会学的研究特点:1,整体性 2,综合性 3,实证性2,社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文化可以定义和表示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世代相传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动的共识。特点:1,一定的地理环

2、境和生产力发展是文化产生的渊源 2,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价值观是文化的主要变量 4,行为时文化的函数3,社会化的特征是什么?社会化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的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具体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特征:1,社会强制性 2,主观能动性 3,终生持续性 4,相互性社会化的条件: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人有语言能力 4,人有思维能力加: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主要有: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2,掌握社会基本规范 3,确立生活目标

3、 4,内化价值观念 5,培养社会较角色二,从社会化发生的领域看主要有: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两性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群体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则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一种社会化主体,就是对社会化作出贡献的一种群体或机构。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区以及工作单位。加: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社会化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变为另一种生活方式,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4,社会组织怎样分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定义?社会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

4、来的,在具体的运行环境中将其参与者行为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相对持续的社会结构系统。分类:,一,目标原则-根据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分类。 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分为:1,互利组织 2,盈利组织 3,非营利组织 4公益组织 二,结构原则-根据社会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代表人物是梅约。分为: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三,功能原则-根据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分类。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是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倡导者。分为:1,生产组织 2,政治组织 3,整合组织 4,模式维持组织 四,控制原则-根据社会组织对其成员控制方式的不同。是美国社会学家A爱桑尼最先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分

5、为:1,强制性组织 2,功利组织 3,规范组织正式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的目标,组织成员间的关系由正式的规章制度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非正式组织:是指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持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加:我国的社会组织按照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分为1,经济组织 2,政治组织 3,文化组织4,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功能:1,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2,社会组织把分散的个体力量结合为整体力量 3,社会组织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效率 4,社会组织增强了人类社会额整合程度,促进了社会程序的形成,承担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结构分1,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

6、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直线矩阵制,直线参谋制,事业部制,系统制。 2,非正式结构-指未经组织确认和维护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加:广义: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与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特征:1,群体成员具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社会群体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个体的集合体。 2,群体成员具有最直接,明确,持久的关系:群体成员组成,加入群体后,会形成成员身份,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意识即群体归属感,就是成员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 4,群体成员具有共同

7、的行为期待和行动能力。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5,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有哪些?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有:一,以一个人是否参与社会群体中的互动所作的一种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期间生活,或在期间工作,或在期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二,以个人是参与还是接受其规范而将群体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参加其中并接受其规范的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是一种小群体。参照群体:是并非个人参加的群体,它是用作评估人物或事物标准的群体。三,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

8、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角色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四,根据群体分子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主要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该类群体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血缘群体 ,地缘群体 两重要类型次级群体:对于某些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通过社会组织来完成,这种社会组织就被称为次级群体。主指业缘群体-指因职业和工作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基本要素:1,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 2,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

9、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条件 3,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4,有共同的社会生活 5,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6,有较完整的社区管理体系加:社区服务:是一项社会区域性的便民措施。是指在地方政府倡导下,以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性质社区组织为依托,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服务活动。加: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指城市社区中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价值观,民风民俗等各种精神财富的总和。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定位就是:在几种不同文化模式影响下,业主或使用人所认同的居住观和行为模式。加: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性质1,社区文化是

10、一种认同文化 2,社区成员是社区文化的主体 3,文化氛围是营造社区文化的必要环境 居住小区文化的特点:1,业主背景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2,不同的社区成员结构使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 3,文化认同指选择与本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本质相契合的内容居住小区社区文化内容:1,环境文化 2,行为文化 3,制度文化 4,精神文化6,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的关系?社区管理主体怎样分类?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的关系:1,互为促进 2,互为作用 3,互为约束社区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社区自治

11、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自治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管理主体主要有: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物业管理企业五种类型。(按主体性质进行的分类,按管理主体在管理中的不同地位分为:社区管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有:1,物业管理保证了物业本身功能充分发挥2,物业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 3,物业管理为业主创造了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4,物业管理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加: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努力的方向:1,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覆盖面2,研究拓展物业服务管理的服务范围 3,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

12、方行为加:社区管理主体建设:是指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完善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和制度,提高社区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的过程。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1,满足需求功能 2,管理功能 3,组织功能 4,协调功能 5,稳定功能十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1,建设项目如何划分?2,如何划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3,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是什么?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建筑物。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物称为构筑物。建筑物的三要素:1,建筑功能-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

13、满足的使用要求。 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材料,结构,设备和建筑生产技术等重要内容。材料和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骨架。设备是保证建筑物到达某种要求的技术条件。而建筑生产技术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3,建筑形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艺术审美要求,并考虑民族传统和自然环境条件,通过物质技术条件的创造,构成一定的建筑形象。在上述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中,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首要目的。材料,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加:建筑物分类和分等的目的:1,便于总结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特殊规律,以提高设计水平。 2,便于研究由于社会生

14、活和科学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了解建筑类型发展的远景,以保证建筑设计更符合实际要求。 3,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提出明确的任务,制定规范,定额,指标,以指导设计。 4,便于分析研究同类建筑的共性,以进行标准设计和工业化建造体系的设计。 5,便于掌握建筑标准,合理控制投资。4,建筑物如何分类和分等?建筑物分类:一,按建筑物用途分类: 1,生产性建筑 2,居住建筑 3,公共建筑二,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 1,砖木结构建筑 2,砖混结构建筑 3,混凝土结构建筑 4,钢结构建筑 5,木结构建筑三,按建筑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低层:1-3层 多层:4-6层 中高层:7-9层 高层:10-30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总高小于24米为非高层建筑,大于24米为高层建筑) 3,超高层建筑(总高大于100米)四,按抗震设防分类:根据使用功能及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分等:一,按建筑物的耐火程度分等:分一二三四级二,按建筑性质及耐久年限分等:一等:耐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