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29133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3.11师说课后演练 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11师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解惑/祸福中庸/怂恿贵贱/渐染B.羞耻/言辞巫医/戊戌谄谀/舆论C.彼此/毗邻句读/疑窦苌弘/怅惘D.蟠龙/经幡拘泥/泥土识相/相师解析:A项分别读hu/hu,yng/yng,jin/jin;B项分别读ch/c,w/w,y/y;C项分别读b/p,du/du,chng/chng;D项分别读pn/fn,n/n,xing/xing。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不存在。C.位卑则足羞

2、,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解析:B项“无”,无论,不分。答案:B3.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其皆出于此乎其:同“岂”,难道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解析:C项,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答案:C4.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他听说道理也本来就比我早,我从而向他学习。B.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随老师并询问问题。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放弃了

3、,我没有看出他的高明。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闻道理有先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解析:A项,“从而”,是两个词,“从”是跟随,“而”表顺承关系。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第58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

4、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解析:“惑”应解释为“糊涂”。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5、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向”。A项前一句中的“从”,动词,跟随;后一句中的“从”,介词,自。B项前一句中的“乎”,介词,比;后一句中的“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D项前一句中的“则”,连词,却;后一句中的“则”,副词,就是。答案:C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

6、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并不奇怪。解析:B项,“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提及“先天条件”。答案:B8.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教子篇颜之

7、推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

8、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饮食运为,恣其所欲恣:限制。B.当以疾病为谕谕

9、:比喻。C.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亲昵。D.异哉,此人之教子也异:奇怪。解析:A项“恣”,放纵。答案:A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B.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C.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D.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解析:文言文的断句

10、,首先要大致把握相关语段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虚词、对偶性的语句等断开即可。答案:C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B.作者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教”,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C.作者主张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一味溺爱,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D.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能力培养,要学习北齐那位士大夫,从小教儿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孩子最终位列公卿,荣华富贵。解析:D项理解错误。作者认为

11、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北齐那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2)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把握关键点,如“慈”“畏慎”“生”“诚”和“诚哉斯语”这个主谓倒装句。答案:(1)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2)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参考译文: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

12、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

13、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

14、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三、语言表达13.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

15、下功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的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解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使用的比喻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并且要与本体有相似点。答案示例:(像)养花卉施肥浇水期望它开花/肥水充足的花朵才会美丽(养母鸡喂它食物期望它生蛋/食物充足的鸡蛋才会更好)14.近日,河南省的一条正式实施的新规引发议论。按照这条新规,像“高大上”“女汉子”“白富美”“喜大普奔”等现在最热门的网络词汇,将被禁止出现在该省的教材之中。而此项图书“禁网令”被认为极有可能向全国铺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少于60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对图书“禁网令”的态度既可赞同,也可以反对。阐述观点时,前者要着眼于语言的规范,后者要强调网络热词的贴近生活。答案示例:赞同禁令。网络热词构词缺少规范,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