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290129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掌声说课稿(通用5篇)掌声说课稿1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学生二读课文(和同

2、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

3、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指导认字和写字屏显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拓展活动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掌声说课稿2首先我感谢各位老师前来我校指导,这次活动我能够得到教研室王老师和沈老师两位专家百忙之中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感到非常的荣幸,再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当然我也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予我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的顾校长和陈副校长以及徐教导和语文大组长张老师,我们的

4、每一次试教,每一次教案的修改,都得到了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教材简说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掌声、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犹豫、忧郁”等词语。会认读课文中“落、

5、调”两个多音字。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老师们和专家们都看到了,我也不重复了,待会儿希望大家给我指正。设计思路: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师生共学、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

6、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一、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掌声”前后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

7、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二、 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表达不够清楚 ,如:我们把这些词语写一写,

8、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因而在时间上比较匆匆,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得写“鼓励和姿势”,写得不够到位。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落”字读得不够准确,就让他们说说“落”字其他的读音,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较难区分的音近字“忧郁”和“犹豫”,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扎实,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着实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围绕变化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

9、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总是默默地”感悟。)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孩子从想到说,积累了

10、语言。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认,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想得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存在许多不足,请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指正。掌声说课稿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

11、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二、说学情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

12、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

13、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四、说教法和学法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

14、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内涵,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2、教法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

15、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达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层层读悟中渐渐达到悟情和传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特色。3、学法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领。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五、说教学过程(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