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官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28903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叩官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叩官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叩官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叩官初中七年级(下)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叩官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0课活页备课撰稿人:李志强 定稿人:王玉顺 安丰春 周次 备课序号教学课题:木兰诗学习目标:1、 背诵本文。2、 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3、 学习材料详略的安排。一、自主学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 )( )机杼( )军贴( )燕山( )朔气( )金柝( )红妆( )胡骑( )傍地走( )2. 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2)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3) 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4)

2、 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5)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6)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二、合作探究1、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3. 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2.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_4. 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_5.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_三、阅读木兰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2.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这句诗的作用是_。3. “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_,_。4. “阿爷无大儿,

3、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是_,表现了木兰_性格。5. 解释下列句子。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 出自本文的成语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巩固练习5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B可汗问

4、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当堂反思:第29课 木兰诗一、略二、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

5、,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4、略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

6、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三、1. 略2. 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3. 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4. 对偶 当机立断。5. 略6.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7. 不矛盾。二者均非确数,而是表示虚数,指木兰从军时间长。5(1)排比 (2)反复 (3)互文 (4)对偶 6D 点拨:注意从节奏或意义上停顿,不可读破句子。7D 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第29课 木兰诗一、略二、1、写木兰的从

7、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3、赞颂木兰女

8、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4、略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三、1. 略2. 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3. 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4. 对偶 当机立断。5. 略6.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7. 不矛盾。二者均非确数,而是表示虚数,指木兰从军时间长。5(1)排比 (2)反复 (3)互文 (4)对偶 6D 点拨:注意从节奏或意义上停顿,不可读破句子。7D 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