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28351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愉快装彩珠 中班社会活动愉快装彩珠教案关键包含了活动由来及设计思绪,活动目标,个人反思,关键内容,综合评析等内容, 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利用协商的方法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愉快装彩珠教案吧。活动由来及设计思绪:针对班上幼儿普遍存在的碰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发明一个学习发觉问题并愿意尝试处理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与活动,主动开动脑筋,尝试不一样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他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在深

2、入分析幼儿交往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激励幼儿主动主动地和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番、分享、谦让互助和合作,并能尝试处理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此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经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结果,发觉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取的合作方法;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愉快装彩珠”,让幼儿经过亲自操作和比较录像统计来深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详细方法和体验协商带来的愉快情感,最终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利用到一日生活中。活动目标: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利用协商的方法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活动由来及设计思绪:针对班上

3、幼儿普遍存在的碰到问题或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我们近期开展了“爱动脑筋小明星”系列活动,努力给孩子们发明一个学习发觉问题并愿意尝试处理问题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够参与活动,主动开动脑筋,尝试不一样游戏内容,但又出现在游戏中争抢玩具、想和他人玩又不会协商和共同游戏的新问题。在深入分析幼儿交往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细则中提出的“激励幼儿主动主动地和同伴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初步学会轮番、分享、谦让互助和合作,并能尝试处理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我们制订了此次半日活动的内容。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经过对比昨天、今天两天活动区游戏结果,发觉合作的益处并梳理所采取的

4、合作方法;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游戏“愉快装彩珠”,让幼儿经过亲自操作和比较录像统计来深入体验协商合作的益处,再次实践协商合作的详细方法和体验协商带来的愉快情感,最终引导幼儿将协商的经验利用到一日生活中。活动目标:1、在区域活动中能尝试利用协商的方法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小雨和吴菲,你们碰到了什么问题?幼儿:小雨想先讲小说,后录音,可是我想先玩录音的游戏,然后再讲小说。老师:那你们是怎样商议的?幼儿:我们用锤子、剪子、布的方法,谁赢了就听谁的。老师:你们可真会想措施,以后你们玩得快乐吗?幼儿:快乐!老师:我们再来想一想,还能够用哪些方法?幼儿:谁说的对听谁的;谁先说的听谁的;

5、少数服从多数;轮番;锤子、剪子、布等方法。2、小组活动:游戏“愉快装彩珠”。(1)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爱好。老师:中一班儿童玩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叫“愉快装彩珠”,她们尤其棒,只用了20秒钟就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我们也来玩一玩,看我们能不能装得更加快!看谁能最快地把彩珠装进了瓶子里。(2)第一次玩装彩珠游戏。“引导幼儿结合时间统计来感知,在游戏过程中的争抢行为带来的无序和时间的拖延,在寻求失败原因时帮助幼儿将以往的协商认知经验和自己的实际行为相联络。讨论失败原因:老师:看到时间统计后,你们的感觉怎样?幼儿:我们以为太慢了。老师:为何太慢了?幼儿:大家全部抢着先装自己的,结果谁全部装不进去,就慢了;

6、因为太挤了,珠子全部掉到地上了,因此慢了。老师:碰到这么的问题怎么办?幼儿:我们能够先商议谁先装谁后装。老师:然后呢?幼:然后根据商议好的次序去装。幼儿协商怎样合作:老师:我们一起先来商议怎样装。幼儿:一个一个轮番装。老师:从谁先开始呢?幼儿:从天丁开始,小树第二,来来第三老师:好,我们根据商议的方法再玩一次。(3)第二次装彩珠游戏。引导幼儿实践讨论结果,从而巩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关协商和合作行为的主动情感体验。老师:这次游戏结果怎样?幼儿:快了很多,超出了中一班儿童。老师:为何比第一次快了这么多?幼儿:因为我们先排好了次序,我们没有挤,按次序一个一个轮番装的。老师:对,因为我们是协商好,根据

7、协商的方法合作去装小珠子的。(4)观看两次游戏的录像和统计,在比较中反思。经过观看录像,帮助幼儿深入感知和体验协商合作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带给大家的愉快。老师:让我们看一看刚才两次装彩珠的情况吧。老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小结:第一次:我们太挤了,谁全部装不进去,真是太耽搁时间了。第二次:我们先商议,而且根据商议的次序装,真快呀!(5)集体奖励:目标在于深入巩固幼儿对协商合作行为的主动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感知好成绩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3延伸活动: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使幼儿明确身边的很多生活内容全部需要大家的协商和合作来共同完成,从而将游戏经验进行有效迁移,达成在日常生活中巩

8、固良好合作行为的目标。个人反思:1、活动中的优点:(1)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发觉,她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和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处理,碰到困难往往求援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碰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处理。伴随问题的显现,活动也应运而生。(2)关注教育的过程性和连续性。我们遵照着情感性、楷模性、一致性、一贯性等一系列相关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标准,设计了相关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系列活动,如体育游戏“穿大鞋”、报纸游戏“有趣的夹心饼干”、综合游戏“团结力量大”和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取得协商合作经验的专

9、题内容“一起游戏”的步骤等。今天的活动就是众多活动中的一个。(3)活动形式和本班幼儿年纪特点相适宜。在活动中采取了计时、现场录像和游戏统计等多个形式,帮助幼儿再现活动的真实场面,目标是使幼儿愈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游戏过程中本身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引导幼儿比较第二次游戏场面和第一次游戏的不一样,更能帮助幼儿体验到和同伴协商合作的主动效果。另外,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利用情绪、情感的渲染和带动,深入激发了幼儿对游戏中合作行为主动情感体验,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强化。(4)立即强化幼儿取得的新经验。幼儿之间的合作经常会带来主动愉悦的感受,取得的成功感对于巩固、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行为是

10、自然的内部强化,同时,在活动结束时采取奖状的形式给幼儿外部强化,内外因相互作用,使幼儿协商合作的意识和行为逐步稳定化。2活动中的不足:(1)在活动的设计上,能够发明更为突出合作主要性的活动情境,有一定挑战性,幼儿会更感爱好和更轻易感受到合作对游戏的影响。(2)要使幼儿养成稳定的合作行为,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关注,并和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尽可能做到既不要放过每一次可引导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不停改善和丰富游戏内容。比如,在益智区投放扑克牌及棋类游戏;引导两名幼儿共同制作较复杂的相框,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巩固和强化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还要继续引导幼儿丰富处理交往问

11、题的方法,如猜拳、抽签、手心手背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各步骤中,完善和使用适宜的合作方法。关键内容:1、教育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紧密结合,重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效。(I)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当日活动的总目标,老师心中时刻装有目标,依据目标对幼儿的行为给立即的指导。对于建筑区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协商合作行为,老师给了立即肯定。(2)在活动区的活动取得一定经验后,教育活动再一次给幼儿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孩子们能够深入感受到协商分工的详细方法,感受币体验协商、分工所带来的愉悦和愉快。老师的引导紧紧围绕目标“你们是怎么商议的?”“你们这么分工真好!”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听到后说:“

12、你们以为这么行吗?那我们试试看吧!”让幼儿在不停地探索和尝试中寻求到有效的合作交往的方法。(3)在区域活动中有机渗透目标,发挥活动区材料的隐性教育价值。如美工区“美美图片社”活动中,因为老师有目标地创设了较为复杂的制作相框的任务情境,并有目标地引导两个儿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2、采取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老师采取观看录像的方法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结合集体统计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这两个手段对于幼儿梳理经验,明晰协商合作带来的益处有着不可忽略的主要作用,给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也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3从细微处审阅活动,提出合理提议。(1)教育活动

13、中合作动机的激发还不够充足,能够玩两人三足、推车运球、报纸游戏等,也能够设置愈加生活化的情境,如给食堂装豆子等,只有在生活中寻求内容来实现目标,才能够激发出幼儿参加活动的更大热情,真正实现“学习于生活,学习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2)老师用来集体分享的图示统计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但图片太小了,不够清楚,能够换成大图,以确保幼儿的学习效果。综合评析:1、情感是一切行为的动机,这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过程中老师需关注的教育标准之一,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正是关注到了这一关键策略,从而使得幼儿对于合作的认知在情感和行为上达成统一。在游戏中经过体验感知合作的愉快,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协商合作意识给了情感上的

14、支持和强化,也促进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尝试合作,逐步养成合作行为。2、丰富的教育手段和策略,表现了老师对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思索和钻研,对幼儿年纪特点的关注和把握。经过时间的统计比较、摄像统计的比较、共同游戏、奖状的奖励等这些方法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和发觉协商合作的主要和益处,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合作行为。这些方法符合本班幼儿的年纪特点和已经有经验,所以合作行为的养成是幼儿需要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内化的、稳定的行为。3、在小组反思和个人反思活动不足时,全部集中于两个问题:合作动机的激发和合作在生活中的利用,是合作培养中两个很主要的内容。小组反思活动能够聚焦于这两个问题来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反思,帮助老师澄清其必须性及其背后的规律性内容,让老师对于合作从“动机的激发、不一样合作方法的掌握和在不一样情境下的灵活利用”有清楚地把握,才会设计出思绪清楚的教育活动。这么的反思才能和老师的已经有经验产生冲突,才能真正提升老师实践的专业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