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热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热处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热处理的定义:主要有三点要注意,一是热处理是在固态范围内进行的,二是有三个过程(加热、保温和冷 却),三是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钢的组织结构来改善其性能的;2、热处理的实质3、热处理的目的:不改变材料的形状的尺寸,改善其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 力,提高零件的内在质量;4、热处理的应用:十分广泛;5、热处理的分类: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6、热处理的三要素: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目的是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所以也称奥氏体化过程。然后以奥氏体为母相进行转变。一、钢的奥氏体化过程2、要使原始组织变为奥氏体,应将钢加热到Al (7
2、27C )温度以上;具体的,亚共析钢应加热到Ac3线以上; 共析钢加热到Acl线以上;过共析钢如果进行完全奥氏体化应加热到Accm线以上。3、转变过程:1)奥氏体的形核和长大;2)残余渗碳体的溶解;3)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二、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1、奥氏体晶粒大小对热处理的影响细小的组织力学性能高(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一章中已学过);另外,如果奥氏体的晶粒细小,那么由其转变的产 物也就细小;否则转变产物就比较粗大,或出现缺陷组织,还容易引起变形和开裂,所以要对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进行控制。2、奥氏体晶粒大小的表示方法1)用晶粒的直径 d 表示;2)用单位面积内的晶粒数目n表示;3、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3、1)正确制订和执行加热规范;2)选用长大倾向小的钢种,如用Al脱氧的钢,以及含Nb、TI、V等元素的钢;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冷却是热处理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它决定了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同一种钢,加热温度和 保温时间相同,冷却方法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过冷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了不同的产 物。那么奥氏体在冷却时转变成什么产物?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碳钢热处理时的冷却速度一般较大,大多都偏离了平衡状态(除退火外),所以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非平衡组织。 碳钢非平衡组织和按铁碳相图结晶得到的平衡组织相比差别很大。所以不能再用铁碳相图加以分析,而应使用
4、C 曲线来确定。一、共析钢等温转变C曲线先介绍几个概念。 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过冷奥氏体:处于A1以下热力学不稳定的奥氏体,而奥氏体在A1以上是稳定的,不会发生转变。所以等温转变 C 曲线讲的就是过冷奥氏体在等温冷却条件下的转变规律。(一)、等温C曲线的测定(略)(二)、等温C曲线的结构 坐标轴、线、区的含义;孕育期的问题,引出C曲线的“NOSE”,共析钢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是550C,也就是说其“NOSE”出现 在550C。C曲线的“NOSE”对钢的热处理影响很大,应注意。(三)、转变产物 按照不同的冷却条件,过冷奥氏体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等温时将转变成不同的产物。1、珠光体类型转变在Al
5、550C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类型组织(即都是由F和Fe3C组成),而且等温温度越低, 组织中F和Fe3C的层片间距越小,组织越细,力学性能越高。这些组织分别称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用 符号P、S、T表示。其中S只有在1000倍的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其层片状形态;而T则只有在更高倍的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其层片状形态。这个转变是一个扩散型相变,需要完成铁的晶格改组和碳原子的重新分布。2、贝氏体转变在550C-MS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发生贝氏体转变。贝氏体是过饱和F和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 B表示。在550C-350C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上贝氏体(B 上),呈黑
6、色羽毛状,其中断续的碳化 物分布在F片之间,这种上贝氏体力学性能较差,一般不用。在350C-MS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下 贝氏体(B下),呈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其中颗粒状碳化物分布在F片之上,这种下贝氏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应用广泛。3、马氏体转变1)定义:当等温温度低于Ms线时,过冷奥氏体将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是碳在a-Fe中过饱和固溶体,用符号 M表示。2)形态:马氏体按形态不同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为低碳马氏体,在显微镜 下呈一束束的板条状;片状马氏体又称为高碳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其立体形状为双凸透镜状。介于 二者之间的为混合马氏体,如45钢淬
7、火后的马氏体组织。3)晶体结构:由于马氏体中固溶了过饱合的碳,所以其晶体结构由体心立方晶格变体心正方晶格,即高度C比 宽度a大,C/a称为正方度,马氏体中的含碳量越多,正方度越大,组织转变应力越大,变形或开裂的危险也就 越大。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钢的相和组织中马氏体的比容最大,而奥氏体的比容最小,所以当奥氏体转变成马氏 体时,钢的体积增大。这也是造成应力的主要原因。4)性能 马氏体是钢中最硬的组织,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含碳量,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大。但当含碳量增大到 0.6%时,马氏体的硬度不再继续升高,大约为60-64HRC.马氏体的高硬度主要是由于固溶强化造成,另外还有位错和孪晶影
8、响,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造成组织细化也是一 个因素。原来认为马氏体是一个脆性相,但近年的研究发现,低碳板条马氏体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常用低碳钢直接 淬火得到以马氏体代替渗碳淬火。高碳马氏体仍然是脆性较大的相。5)转变特点这里主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马氏体是在一个温度范围(Ms-Mf)内进行的,需要连续冷却,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等温转变。其次,马氏体转变具有不完全性,最后总有一部分奥氏体残留下来。原因是部分钢的Mf低于室温,所以残余奥 氏体的数量与Ms、Mf有关,而Ms、Mf又与钢的成分有关,含碳量和合金元素量越多,Ms、Mf越低,残余奥氏 体量越多。复习等温C曲线,然后做一个练习。转变温度组织
9、名称符号组织特征力学性能727-650C珠光体P较粗低650-600C索氏体S较细较高600-550C屈氏体T极细很高550-350C上贝氏体B上黑色羽毛状劣350-230C下贝氏体B下黑色针状强韧性好230C以下马氏体M板条状或片状硬度高将T8钢加热到800C,充分奥氏体化。问如何冷却才能得到下列组织:P、S、T、B、M;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C曲线首先,这两种的等温C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多一条先共析转变线。亚共析钢是铁素体转变线,过共析钢是渗碳体 转变线。其次,这两种钢的等温C曲线的位置比共析钢靠左,也就是说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较差。 最后,先共析产物的数量与等温温度有关系,等温温度越低
10、,先共析产物越少,有可能出现伪共析组织。三、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1、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热处理生产多为连续冷却,所以研究连续冷却C曲线的实际意义更大。(一)、共析钢连续冷却C曲线这个曲线最明显的特点是只有半个C,也就是没有贝氏体转变,过共析钢也是如此。这是由于贝氏体相变被大大 推迟了。图中Ps是珠光体转变开始线,Pf是珠光体转变结束线,K线是转变中止线,当冷却到这条线时过冷奥氏体要 “休息一会儿”,直到冷却到Ms线时再继续转变。钢在连续冷却转变时并不会出现新的转变,所有转变都以等温C曲线为基础。它相当于是许多时间很短的等温转 变,其转变温度是在不断下降的,转变产物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连续冷却转变
11、的产物多是混合组织。上图冷却后,V1是珠光体;V2是S T M; V3是M。VK是一个临界冷却速度,它是保证过冷奥氏体全部冷却到MS线以下转变成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上临界冷 却速度,也称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因为淬火时冷却速度必须大于它。一般地,钢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的位置在等温C曲线的右下方,即钢在连续冷却时比在等温冷却时稳定。2、C曲线的应用 确定等温热处理的工艺参数; 确定淬火工艺参数和淬火后组织性能; 在等温C曲线估计连续冷却时的产物。第三节退火和正火 前二节学习的内容是热处理的原理,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热处理工艺,也就是具体的热处理实现方法。 在一个零件的加工路线中,热处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2、,一般有两种情况,如一个齿轮: 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退火或正火)-铣齿-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精加工(磨削); 其中预备热处理的作用是消除锻造的缺陷,如晶粒粗大、内应力、缺陷组织等,同时调整硬度,为后续的切削做 准备。最终热处理的作用是使材料具有使用状态下的性能,如强度、硬度等。一、钢的退火1、定义2、特点:缓冷,一般用随炉冷却。过冷奥氏体在C曲线的上部进行转变,热处理后的组织接近于平衡组织,以 珠光体为主。亚共析钢为F、P,共析、过共析钢为球状珠光体。3、用途: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比较适合的切削硬度为160-260HBS);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防止变 形或开裂;消除偏析,均匀成分;
13、4、分类:1)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件、焊接件,(目的同上)。工艺参数为:加热到Ac3以上3050C, 保温,随炉冷却到600C出炉空冷。2)等温退火:原理与完全退火相同,主要是为了缩短工艺周期,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合金钢件的退火。3)球化退火:适用于共析及过共析钢,目的是为了获取球状珠光体,降低这些高碳钢的硬度,以利于切削。所 有的高碳钢在切削之前一般都要进行球化退火。工艺参数为:加热到Ac1 3050C,保温,随炉冷却或等温冷 却;4)均匀化退火:一般用于铸件,消除偏析,使成分均匀;通常是将钢加热到固相线以下100200C长时间保 温,使原子充分扩散。5)去应力退火:属于低温热处理
14、,加热温度一般在A1线以下,对于钢来说,大约为600C。二、正火将钢加热到Ac或Accm线以上完全A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的主要特点是空冷,对于大型 零件或在炎热地区,也可用风冷或喷雾冷却。正火和退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正火的加热温度较高;2、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热处理后的组织比退火细,先共析相数量也较少,所以正火后性能比在退火时高;3、正火的用途也和退火有所不同:1) 正火能提高硬度,一般用于低碳钢的预备热处理;2)正火可以消除魏氏组织、粗大组织、网状组织等;如过共析钢在球化退火之前,应先用正火消除网状的Fe3CII;3)对于一些大件,正火可代替调质作为最终热处理
15、使用; 第四节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Acl或Ac3以上3050C,适当保温,然后快速冷却,获取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一种很早就应用热处理工艺,它的目的是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但主要是马氏体。从性能上看,它是为 了强化材料,提高材料强度或硬度。一、淬火工艺为了获得好的淬火效果,就必须制定正确的淬火工艺参数。1、加热温度根据钢的成分确定,亚共析钢加热到Ac3 3070C,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Acl 3070C; 根据铁碳相图进行解释。例如,45钢的Ac3=780C,其淬火温度为840860C;T8、T12钢的Ac1=730C,其淬火温度为760780C; 合金钢由于合金元素的影响,加热温度比碳钢高,具体情况可以查阅热处理手册。2、加热时间 一般将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加在一起,称为加热时间。加热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二个问题,一个是材料的均温,一 个是组织转变的时间。淬火加热时间与零件的尺寸和加热设备有关,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T = aXD ;其中a是系数,一般取11.5; D是零件的有效厚度。3、淬火冷却介质淬火冷却速度应大于VK,但不是越快越好,在保证大于VK的前提下应尽量缓慢,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大的应 力,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