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2822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 1、黄河颂是出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步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最后一课是短篇故事。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种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平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怀念之情。4、木兰诗是乐府民歌

2、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国内古代北方勤快、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二、单元字词汇总1 请根据中文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中文。气魄(p)哺(b)育wn(宛)转 发yun(源) 屏障(pngzhg)楷模(bg)浊(zhu)流狂澜(ln)懊()悔澎湃(ngi)字帖(t)强(ig)迫踱(u)步哽咽(gn )惩罚(chngf)祈祷(q) 惊讶(y)挟着(x zh) 炽痛(h)嗥鸣(o)怪诞(n)亘古(gn)谰语(ln)镐头() 默契(q)污秽(u)蚱蜢(g) 田垄(lg)呻吟(yn)山涧(jin)斑斓(l)富饶(o)耻辱(r)唧唧()机杼(h)军帖(ti)可汗(hn)辔头(pi)鞍鞯(

3、n)溅溅(jin)胡骑(j)啾啾(ji)朔气(sh) 金柝() 阿姊(z)霍霍(hu)云鬓(bn)傍地(bn) 强(ing) 十二转(zu) 劈() 巅(in)蕻(ng) 著(z) 浩浩荡荡(dg) 一泻(xi)万丈 九曲连环(q)2、 词语解释一泻(xi)万丈: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方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九曲连环(q) :本意指黄河的地理、 自然特性。目前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状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浩浩荡荡 (ng):原形容人多,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迈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扑朔(s)迷离:扑腾的意思;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扑腾,雌兔眯眼

4、,可是在地上跑的时候就雌雄难辨了。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黄河颂 气魄p:魄力;气势。体魄:体格和精力。澎pg湃p: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狂澜n:巨大的波浪,比方动乱不定的局势或剧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谰l语:没有根据的话。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理解。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木兰诗 (一)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同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通过无多次出生入死的战斗,近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 记最大的功,被赏赐诸多的财物。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 但愿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 送我回家乡。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据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子整顿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二)译文:

6、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懂得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均有爸爸的名字。爸爸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乐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爸爸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上午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上午离开黄河上路,晚上达到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

7、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近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尚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规定,木兰说不肯做尚书郎,但愿骑上千里马,回到家乡。 父母据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据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据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此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顿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居然不

8、知木兰是女孩。(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因此容易辨别。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三) 揣摩语言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互文见义,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品。2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体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 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之声,还烘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 “万里赴戎机,关山

9、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 一座座高山的情形。4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种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 战斗剧烈悲壮。将士们近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种。(四) 课文分析1 整体把握。 重要情节:停机叹息,决定参军。出征准备,奔赴沙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封赏,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双兔难辨,隐喻作结。歌颂了木兰勤

10、快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警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快。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警。2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重要角色。是什么因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一般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快善良又坚毅勇敢、

11、淳厚质朴又机警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3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爸爸在被征之列,但爸爸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哀愁。4 表白木兰代父参军因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主线因素是什么?因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主线因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5 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体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

12、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烘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 表白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 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9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 侧面表白木兰功绩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1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由于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也许有别的因素吗? 还也许由于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2 表白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

13、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3 “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体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爱慕,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14 巧妙解答木兰参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 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使用隐喻作结。_ 这样结束全诗,不仅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 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 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白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布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 兰的形象;同步使全诗锦上添花。16 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他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的冷 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 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17 举出你所懂得的国内的其她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进一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秋瑾沉着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