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27830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董光元、王烨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转型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妇女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男女婚恋形式较为自由,婚姻关系也较为松散,且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较大的话语权。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鄂西南的土家族经历了一场急剧的社会转型。国家

2、对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予以全面调整和影响。一方面我们看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正统文化迅速改变着民众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方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调适互动中顽强延续。为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文化控制,官方大力在思想观念上灌输儒家伦理,加强儒家教化。民众也逐渐接受汉族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大部分女性摒弃固有的婚恋习俗,融入儒家伦理文化,这一转变从守节守贞的节妇烈女不断增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改土归流以来,国家在这一地区禁止男女混杂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的旧俗,宗族观念认为节妇烈女是光耀门楣之人。同时士绅在方志中大量书写节妇烈女的事迹,并上报旌表,引导了当地妇女观念的变化。这一时期,节妇

3、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出现了井喷式地涌现。同治建始县志载:“郑张氏,年二十九而孀,夫弟谋夺其节,氏闻之故跌伤肢体,呻吟床褥,暗使人戒娶者曰:必若是,先杀子,后自杀也。娶者惧,乃止。”面对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但仍有部分妇女选择恪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与生存逻辑。很多地方以“女儿会”的形式来延续鄂西南地区的传统婚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恩施石灰窑、大山顶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借“女儿会”赶集之名来寻找意中人或私会情人。虽然学界对于女儿会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这并不影响对其背后文化现象的解读。其一,这种习俗根植于母系氏族遗存中。其二,根植于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之中。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素

4、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有三天假”的说法,女儿会与月半节正好为同一天,女性借赶集来幽会情人,久而久之成为民众默认的文化现象。其三,这一活动根植于地方市场体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石灰窑集场属于恩施东南隅十三集场之一,移民和流动人口很多。在集市上,借贸易为名,未婚男女趁机寻找配偶,互赠定情信物,已婚女性也不受约束,与过去的情人会面。这些流动人口,由于离开以往生活环境,脱离了原来社会文化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接受鄂西南地区较为开放、自由的婚恋形态,因此集市也成为了男女自由婚恋的公共空间之一。 当中央王朝强制推行儒家社会文化政策时,土家族地区女性面对现实而做出不同面向的抉择:一部

5、分女性以遵从礼制的节妇烈女形象存在,成为儒家社会性别伦理中的典范;另一部分女性则选择坚守传统自由婚恋的习俗,以“女儿会”的形式延续着土家族婚恋习俗。从这个意义讲,女儿会不仅是对传统婚俗的固守,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统和地方性知识在社会变迁中的自觉调适和延续。 (选自2014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不能体现鄂西南土家族妇女“中古夷俗”“配合自由”观念的一项是( )A清中叶以前鄂西南土家族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婚姻关系较为松散。B改土归流前的鄂西南土家族地区较少受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正统文化影响,男女混杂同坐、背夫私逃、私自

6、改嫁等现象比较平常。C在相对闭塞的恩施石灰窑、大山顶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女儿会”来延续传统婚俗。D同治建始县志记载:“郑张氏,年二十九而霜,夫弟谋夺其节,氏闻之故跌伤肢体,呻吟床褥,暗使人戒娶者曰:必若是,先杀子,后自杀也。娶者惧,乃止。”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文化被儒家思想完全控制,土家族民众逐渐接受汉族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B中央王朝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强制推行儒家社会文化政策时,当地女性做出了不同的抉择:有的选择遵从儒家礼制,有的选择坚守传统自由婚恋的习俗。C根据学界的解读,女儿会根植于母系氏族遗存、地方性知识和

7、文化传统之中,也根植于地方市场体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D地方士绅在方志中大量书写节妇烈女的事迹并上报旌表,是节妇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出现井喷式地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家族传统婚恋习俗的形成与历史上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受约束较少、妇女地位较高等因素有相当大的关系。B由于汉族文化的渗透,导致了当地妇女观念的变化,女儿会成了鄂西南土家族妇女坚守传统自由婚恋习俗的最后阵地。C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在集市上,未婚男女借贸易为名趁机寻找配偶,已婚女性也不受约束,集市成了男女自由婚恋的公共空间之一。D清代中后期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文化现状

8、,体现了民间社会面对时代变迁既做出了一些妥协,又能顽强地延续其地方性传统习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之才,丹阳人也。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舍嗟赏之。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精通礼易。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咸共叹曰:“此神童也。”孝绰又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被

9、顾访。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衣,披红服帕出房,映光为昂所见。功曹白请免职,昂重其才术,仍特原之。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综入魏旬月,位至司空。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馆,礼遇甚优。从祖蹇子践启求之才还宅。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武帝时,封昌安县侯。天平中,齐神武征赴晋阳,常在内馆,礼遇稍厚。武定四年,自散骑常侍转秘书监。文宣作相,普加黜陟。杨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书,转授金紫光禄

10、大夫,以魏收代领之。之才甚怏怏不平。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登祚后,弥见亲密。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造:到。B功曹白请免职白:禀告C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除:消除D文宣作相,普加黜陟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11、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B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C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D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之才幼时才智出众。他5岁能背诵孝经,13岁时被召为太学生,并已大致通晓礼易。有人曾与他讨论周易及丧服仪式等,他能应答

12、如流。B徐之才深受袁昂器重。一次,郡公署失火,徐之才起来观望,没有积极主动地前去救火。功曹由此禀告上司请求免去他的职务。但袁昂器重徐之才的才华,特此原谅了他。C徐之才懂得一些天文、图谶方面的知识。他与馆友宋景业一起参校吉凶,预知庚午年政权必有革易。后来文宣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D徐之才不仅精通医术,而且在当朝首先倡导禅代。他能说会道,语言又诙谐幽默,因此与皇帝十分亲近。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被顾访。(5分) 译文: (2)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5分) 译文:

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3)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离家万里又年老

14、多病的诗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冯五爷冯骥才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注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开厂经商,早早的成家立业,站住脚跟。唯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