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27718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43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密山市某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施工条件1、工程说明.2、施工环境.二、主体工程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2、主题工程施工方法.三、施工总布置、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1、施工总平面布置.1.1总平面布置采用原则.1.2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内容.1.3现场工区布置.2、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2.1施工准备2.2临时工程施工.四、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总进度计划.1.1编制原则1.2编制说明.2、施工进度控制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项目质量总目标2、质量体系要素.3、质量管理.六、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2、投入本工程的人员组成七、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1、安全方针及风险评估2、施工安全管理体系.3、文明施

2、工措施.4、绿化与环境保护.八、雨季施工措施九、风季施工措施.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模板工程2、钢筋工程.3、砼工程.4、砌体工程.5、道路及土地整理工程6、沟渠管涵工程.7、路涵、闸工程十一、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十二、施工组织设计附表.一、施工条件1、工程说明1.1工程概况黑龙江省密山市xx镇、xx镇等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编号为:xx,该项目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绿化、桥涵、道路等工程。(1)土地平整工程:平整土方30.96万m3,客土回填6.57万m3;(2)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土方2.60万m3,沟道土方1.87万m3,田间土方8.03万m3;(3)绿化工程:护林带带宽3.0m,总

3、面积6.955ha;(4)桥涵工程:农道桥15座,涵洞6处;(5)道路工程:田间路 13.55km,生产路4.09km。以上工程共划分一个标段招标。招标范围: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绿化工程、桥涵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工期要求:计划开工日期:xx年11月30日,计划竣工日期:xx年11月30日,总工期:366日历天。1.2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及范围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鸡西市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3113361330802,北纬450054455505。东部与虎林市接壤,西部与鸡东县相接,北部与七台河市、宝清县为邻,南部与俄罗斯水、陆相望。密山市辖区南北方向最长为150.36k

4、m,东西方向最宽101.00km。密山市是我国东北边陲的一个拥有262km国界线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以其风光独特、神奇博大而闻名的中俄界湖“兴凯湖”就位于密山市的东南部。黑龙江省密山市xx镇、xx镇等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密山市的xx镇、xx镇和连珠山镇,项目区有6个项目片组成。1.3地形地貌密山市地貌由北向南分别为低山丘陵、山前漫岗、河谷平原、湖积平原四种类型,其中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海拔683.70m,东南部湖积平原为海拔65-80m。项目区属于丘陵平原结合地区,地势大部分较为平坦,但废弃沟渠和土坑高差在0.3-1.0m之间。1.4气候密山市地处中高纬度

5、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较短,温热而多雨。1)气温:年平均气温2.6-3.3,极端最高气温38(1982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37(1970年1月)。农作物生长年积温平均为2400,最高积温3.53,最低积温2129,境内适合种植中熟和中早熟农作物。2)降水:全年平均降水量550.5mm,年最多降水量857.2mm(1981年),年最少降水量302.8mm(1975年)。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最大积雪深度为0.56m(1985年2月),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3)霜期:初霜平均在9月9日出现(南部半山区在9月19日出现,最

6、早在9月7日出现),终霜期平均在5月14日结束(南部半山区5月22日结束,最晚在6月5日结束),年平均无霜期137天。4)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9-4.6m/s。春季风速较大,平均风速5.1m/s,夏季风速最小,平均风速3.5m/s。5)日照:年日照2330-2515小时,其中春季月平均日照232小时,秋季210小时,冬季169小时。最高日照值是6月,日照244小时,最低日照值是12月,日照仅146小时。6)四季气候特点:春季3-5月气温变化剧烈,多大风,少雨易干旱,回暖和降温过程明显。终霜平均在5月14日结束,大风日平均为15天,占全年大风日数54,降水量为80mm,占全年

7、降水量的15。由于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因而常出现春旱,从建市的1956年至1985年25年间有70的年份发生春旱。夏季6至8月降雨较多,气温较高,降雨量平均为323mm,占全年降雨量的60。常有局部降雨、大雨和暴雨出现,有时伴着冰雹,季平均气温为20,极端最高气温为38。秋季9月至10月气温不稳定下降,霜冻早,一般年份在9月下旬出现,9月末10月初结冰,季降雨量为106mm,占年降水量的20。冬季11月至次年2月降雪稀少,寒冷而干燥,季平均气温为-14,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味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37。一般年份11月中下旬,大地,河流先后封冻,最大冻土深度为2.06m,季降雪量为26mm

8、,占年降水量的5。1.5土壤根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密山市土壤共分4个土类,既草甸土,白浆土,棕壤土,沼泽土。白浆土和草甸土是密山市的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2.4和54.8。项目区主要以白浆土和草甸土为主,荒草地插花分布在项目区的全境,黑土层较薄,仅10-20cm,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较高,大部分达到7左右。1.6自然灾害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降温急剧,气候条件不稳定,变化大,自然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来说,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内涝、持续低温、早霜、大风、冰雪等,尤其是春旱。这些气候灾害在密山地区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据统计出现春旱的几率为67

9、,内涝灾害出现的几率为56.2,低温冷害出现的几率为46.7,其他气候灾害如早霜、大风、冰雹等也经常发生,使农业生产极不稳定。2.1交通环境项目区内有通乡公路,村屯之间有公路和乡道相通,公路运输较为方便。所以交通条件十分便利。2.2水电条件项目区有充足的水电供应。项目区距密山市xx镇、xx镇较近,所以电力供应有保障。用电需要可以完全达到满足。2.3材料供应本工程所需的水泥、钢筋、木材均可在当地市场购买,碎石从石场购买,砂从砂场购买,临时设施和采用的各种施工技术措施用料均可由当地就近购买,所有材料及生活物资都能通过汽车运至工地,交通运输便利。2.4劳动力供应我公司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企业

10、,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齐备,本段管理人员全部采用公司的员工,其余普通工在劳务市场招聘,由工地项目部统一管理。3、合同要求及技术规范3.1质量要求根据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规定,本标段质量目标为优良工程。3.2工期要求本工程计划工期366日历天。开工日期xx年11月30日;竣工日期xx年11月30日。3.3主要施工工程项目(1)土地平整平整土方量为:30.96万m3;客土回填量为:24.80万m3;(2)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土方开挖:1.56万m3;渠道土方回填1.04万m3;沟道土方开挖:1.87万m3;分水闸7座;斗门、农门188座;临时提水泵6台;(3)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地:6.955ha;(4

11、)桥涵工程农道桥15座;路涵6座;(5)道路工程田间路13.55km;生产路4.09km。3.4主要施工规范(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3)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4)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试行)(SD18496)(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6)灌溉排水工程施工规范(GB50288-99);(7)灌溉排水沟系施工规范(SDJ127-8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1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

12、J059)(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12)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试行)(SD18496)(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14)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二、主体工程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1)在开工前,应按设计单位书面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三角网点以及因施工需要自己增设的控制点,进行工程施工测量放样工作。重新绘制平面控制网。(2)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维护管理三角网点,测量基准点以及自己测定和设置的控制点。(3)在测的所有控制点,水准点都必须达到国家测量规范的要求。(4)平台控制网的布设,以路轴线为母线向外辐射,增设的水准点,符合精

13、度后,再增设水准基建。2、主体工程施工方法依施工方法及时间的不同,本标段工程划分如下几部分: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绿化、桥涵、道路等工程。2.1、土地平整(1)、一般要求土地平整是保证灌水质量,提高灌水劳动生产率,节约灌溉用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土地平整既要符合地面灌溉排水要求,又要便于耕作和田间管理。其基本要求是:平整后田块内各点的田面高程应比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或毛渠口)引水口处的渠底高程低;平整后的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由灌水方向保证一定的坡度,对旱作地面灌溉,田面坡度应满足畦、沟灌灌水技术要求;满足一定的平整精度,一般畦灌地面高差小于3cm,沟灌地面高差5cm;平整后的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为此平整时应尽是保留表土,一般挖方处保留表土2030cm,填方超过50 cm时,必须使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2030cm。但保留表土越厚,倒土工作量越大,用工量也越多,从增产要求与省工结合起来,保留表土的厚度一般约为25cm左右即可。土地平整过程中应留有一定的虚高:进行平整的田块,其填土部分,由于所填虚土将会有一定的沉陷,因此,在填土处一般应留有相当于填土厚度20%左右的虚高,保证虚土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