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27333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检测(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检测(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检测(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页 共 6 页单元综合检测(五) 一、选择题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解析: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存在于这些里面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如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而淋巴不能转化成组织液;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2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2、B若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解析:选B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不属于反射;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若细胞外Na浓度降低,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3(2019邢台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相互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在调节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B脱落酸和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C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细胞分裂过程

3、中表现为拮抗作用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解析:选D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A正确;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而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C正确;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乙烯不能促进形成无子果实,D错误。4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健康人体内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释放的某种激素能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B大量出汗时,皮肤等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将刺激传到下丘脑形成渴觉C下丘脑可通过控制垂体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

4、胞分泌胰岛素D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只通过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解析:选A下丘脑可以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形成渴觉;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解析:选CHIV

5、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6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C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解析:选C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各

6、种激素、淋巴因子等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CO2在运输过程中,由组织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选C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若处受到破坏,刺激引起的活动不能称为反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由于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

7、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8图中表示A刺激引起的人体调节过程,B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过程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B若A刺激是食物过咸,可引起B产生渴觉,并通过过程进行调节以维持水盐平衡C若A刺激是寒冷,可通过过程的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D若A刺激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高,可引起B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解析:选C分析可知,图中的B为下丘脑。血糖浓度升高,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高,可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

8、分泌的。9如下图所示,如果根甲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fc的范围内的生长素浓度均能促进生长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乙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甲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零),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解析:选A曲线fc范围内的生长素浓度均能促进生长。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乙)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背地侧(甲)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弯曲向下生长。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甲、乙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根水平生长,但

9、坐标图中各生长素浓度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10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能引起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患水痘。该病毒由DNA、蛋白质外壳和囊膜组成,囊膜主要来自寄主细胞膜,也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下列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囊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关B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可以刮取患病部位细胞用PCR方法检测病毒D病毒的DNA和蛋白质都会直接引起免疫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囊膜上有病毒的糖蛋白,能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后以人体细胞中的氨基酸为原料,在人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外壳;患病部位的活细胞中有病毒,可以刮取患病部位细胞用PC

10、R方法检测病毒;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有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应答,但DNA不能引起免疫应答。二、非选择题1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回答下列有关毒品与人体健康的问题:(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为_。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使下一个神经元_。(2)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会使位于下丘脑的_受损。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容易引起原始生殖细胞_过程异常。(3

11、)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甲所示。图甲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调节。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单位:mlu/mL)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乙所示。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图甲中的过程有_(填序号)。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甲组别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FSHT吸毒者32岁4年1.4 g/d1.452.874.09健康人23岁4.666.66.69乙解析:(1)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可卡因可使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被回收

12、到神经元中,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2)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的出现,是体温调节失衡造成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畸形儿、怪胎可能是由于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形成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经受精后发育形成的。(3)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说明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通过表乙数据可知,吸毒者体内LH、FSH和T的含量都比健康者的少,说明图甲中的过程减弱。表乙的调查结果中,吸毒者与健康人的平均年龄相差较大,因此该调查缺乏科学的严密性。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增多持续兴奋(2)体温调节中枢减数分裂(3)分级和反馈健康者和吸毒者平均年

13、龄有较大差异12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相同或不同”)。(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_(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_(填“是”或“否”)。(3)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

14、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正常的植株,不作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去除顶芽,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解析:(1)图甲中A处为茎的远地侧,B处为茎的近地侧,A处因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B处因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若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n。根的向地性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相同或不同。(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不受光照影响。(3)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需要三组实验:正常的植株,不作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实验顺序可以颠倒)。答案:(1)大于m小于n能相同或不同(2)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否(3)含有较高浓度生长素的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