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27031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港教师进修学校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叶淑明-天津教研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第 12 届中小学教研教改成果评选论文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区县:大港区学校:大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学科:语文姓名:叶淑明略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内容提要 “主问题” 是近几年提出的适用于阅读课堂教学的一个概念,它的提出与设计运用,出发点在于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繁琐设问,剥夺学生思考权利的状况,起到“牵一线而动全局”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主问题设计之于阅读教学改革的意义,并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文体如何设计主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什么是主问题最早提出“主问题”这一概念的,当属湖北荆州的余映潮先生。所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借用余先生的说法就是: “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

2、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从课堂面貌看,师生之间的对话多起来了,互动多起来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然而这种活跃相当多地直观表现为大量的师问生答,一节课下来,老师提出三四十个问题,学生面对问题的狂轰滥炸,只有招架之功,并没有思考之余地,为什么?因为老师的问题虽然多,但几乎都浮在表面,琐碎而缺乏深度和张力,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对答如流。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很符合课改精神,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学生从中也难以学到什么,对语文素养的达成所起作用十分有限。面对如此现象,提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二、主问题之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3、从余先生的界定来看,主问题设计的立足点是整个文本和全体学生,它的针对性在于阅读讲析过程中琐碎的“满堂问”,学生的“流水答” 。主问题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是关键问题,主问题提得好,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的解读,足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设计主问题,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也不啻是对阅读教学中课堂活动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其对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简化课堂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传统的语文课堂,甚至在新课程形势下的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环节设置过多, 从解题开始,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情节分析、人物归结、写作手法、语言特

4、色、主旨探究、延伸拓展 十分繁琐,一环接一环,四十五分钟下来,老师忙忙乎乎,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疲于奔命。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与此大有关联。如果设计三两个,甚至一个主问题,使课堂呈现为几个互有联系的板块,就将大大简化教学程序,才有可能把简化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做精做实。再者,从讲授内容上说,任何一篇入选教材的文章,可学、可讲的方面甚多,但我们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分出主次,针对重点予以突破。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在抓关键的东西,在抓主要矛盾,主问题解决好了,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当然有个前提主问题的设计要合理,要科学,要能领起文章的关键和课堂的中心任务。2、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读文本,突出整体感知新课改实施以

5、来,语文课堂有意识地改变着以往肢解文本,零敲碎打的教学模式,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主问题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提出的是关于阅读客体的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它强调对整篇课文的牵引和拉动,试图给解读文本一个切实的抓手。设计合理、精当的主问题总能够举重若轻地牵动对整篇文章的感知、理解与赏析。我在示范作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伟大的悲剧”?(2)斯科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茨威格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课文所反映的中心事件、主要人物、作者的态度、写作手法等关键性的东西就抓在手里了,完全能够实现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可谓以简驭繁。3

6、、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设置过多,学生为烦琐的分析所累,只能追随老师的节奏;老师满堂问,满堂灌,使学生陷入“问题的海洋”中难以自拔,总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之上,学生的思维任务总是停留在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方面,紧追急赶不迭, 哪有时间作独立的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几乎被完全剥夺。而采用主问题教学,可以重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节课学生只面对三两个,甚至一个问题,必然能够静下心来,有充分的时间去潜心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层次感较深的独立阅读活动。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得以充分落实,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三、如何设计主问

7、题怎样设计主问题,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下面根据教学中常见的文体,谈谈主问题的设计角度。1、叙事类(小说、记叙文) :抓人物、品性格,领悟塑造人物的方法叙事类作品从内容上讲,主要的无非写人和记事,而记事又常常是服务于写人,所以,对小说和记叙文来说,设计主问题应该着重从人物身上作文章相关人物有什么特点、品质、性格?这是主问题要关注的,这几方面抓住了,就能够顺势托带起如下小问题: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语言运用、布局谋篇等等。教授冯骥才的 俗世奇人,我将刷子李 和泥人张放在一起处理,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喜欢刷子李还是泥人张?说一说理由。( 2)作者是如何写出两个

8、人的特点的?第一个问题,表面上问喜欢哪一个,似乎让学生进行选择,而实际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比较,让学生理解这两个人物各自的特点和个性,比较不过是“虚晃一枪”。 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物特点和性格就抓住了:刷子李手艺绝,服装奇,规矩怪,心细如发;泥人张技艺高、沉稳内敛。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了写作方法,让学生体会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来写人物,并且引出白描的写法,巧设伏笔 ( 或铺垫 ) 等。2、抒情类(诗歌、散文):抓情与景、品内涵诗歌和散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们常常觉得不太好抓些什么。其实,作为抒情类文学的代表,景与情应该是它们的共同抓手。通过对其中的景与情的理解和领会,进一步品析文章的深刻

9、内涵,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就基本上解决了。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散文代表作,景美意深。余映潮先生在教此文时,针对性“发现文章的美”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主问题:说说课文美在哪里。 “一问激起千层浪” ,带动起学生的活跃思维,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美在对可爱的泪花的描绘,美在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学生的探究, 全面地领悟了作者在美好的景物描写之中蕴含的对生命、人生这一深远话题的思考。3、说明文:抓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说明方法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首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再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征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

10、。明确了重点,主问题的设计就比较容易了。余老师神奇的极光中的主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 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该问题立足于文本,先抓极光的特点和它的神奇之处,这些有了,再稍微引申一点,说明方法就带出来了。以上是从常见文体类型的角度对主问题设计的作了简单的说明,其实抛开文体之间的差异,我们也可以借助于教材之后的思考题来设计主问题。因为课后思考题是编者基于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和理解提出来供学生思考的,对这些问题可以略加改造,成为我们课堂上提领全篇教学或某个独立环节的主问题。注: 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 期王世发:“主问题”设计角度的多元化,中学语文教学2007 年第9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