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2683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易激综合征(仅供参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WHO的CIOMS提出:IBS是适应精神紧张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肠功能障碍的肠运动性疾病,常有痢疾感染史,检查无器质性疾患,临床表现为腹痛、胀痛、腹泻、便秘交替。因此,患者的发病多以精神因素为背景,心理因素在本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作用。关于本征的命名,过去一直比较混乱,曾有过多种名称,如结

2、肠功能紊乱、粘液性结甩炎、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激惹性肠综合征、肠应激综合征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倾向于肠道易综合征的命名。本征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范畴。1982年美国NIH学术用语委员会制定IBS的定义为,除外器质性病变,尚有以下特点:腹痛通过排便减轻;每年至少发生6次以上;如果出现上述腹痛至少持续3周;排除无痛性腹泻;排除无痛性便秘。即IBS为肠管机能亢进性疾病,并伴有腹泻和排便异常。别称:心脏激症(mucous enteritis);合并粘液性肠炎(colica mucosa);粘液性腹痛(irritable colon);过敏性结肠综合征(irritable

3、colon syndrome,ICS)。流行病学IB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女性在20岁和50岁左右呈现高峰,男性在30岁呈现高峰,女性多于男性,约占3/4。据Thomson报道,中产阶段比工人易患本征,其中精神紧张和孤独、心情不畅的家产主妇发病率偏高。Nanda认为IBS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14%22%,为消化门诊的一半;在英美所谓健康人群(Non-patient population)中约30%的具有胃肠道症状;张锦坤在2950名干部的体检中,发现712名具有胃肠道症状(24.1%),其本病新医护人员256人中55人有胃肠道症状(21.5%),在其胃肠专科门诊中有1/3以上的患

4、者被认为系IBS或胃肠功能紊乱。李定国认为IBS约占人群的15%,消化疾病的1/31/2。病因精神因素:IBS患者症状的发作与加剧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如严重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和恐惧等因素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引起结肠运动与分泌功能障碍。国内等报告IBS因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的占45%,国外有人报告高达80%。1.儿童时期有胃肠失调常延续到成年发生IBS。Apley和Hale追踪儿童反复腹痛者68年后1/3发生IBS,1/3仍具多种功能性胃肠症状,1/3无症状。腹泻型IBS患者80%仍具有儿童期的胃一结肠反射过敏。2.IBS患者中,具急性菌痢史者较多,通过粪便反复病原检查,不能证实为慢性菌痢

5、,而被认为系痢疾后结肠功能失调,此常以“痕迹反应”解释。3.所谓“旅行性腹泻”患者中,虽部分由于感染因素所致,但多次因旅行而致泻者,多属IBS,系由于旅行中情绪因素、生活及饮食改变所致的肠道功能失调。饮食因素:饮食不当或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诱发本征,如过食生冷、嗜食辛辣、香燥之品等;脂类食物对结肠运动功能影响较大;高蛋白饮食常可导致腹泻;进食纤维过多的食物可引起功能紊乱,并与IBS有关。国内等报告因饮食不当诱发IBS的占11.3%。关于食物不耐受和IBS,Nanda研究200例IBS患者,在食物激发试验中,大部分有效者(81.3%)能被确认为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Thomson等发现低乳糖酶患者在

6、摄入过多乳糖后可出现IBS的某些症状。感染因素:本征者不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在肠道感染之后,易诱发结肠功能紊乱。如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感染性肠道炎症,也能改变结肠的反应性,诱发或加重IBS,尤其是在患痢疾之后,本征的发病率可增高。肠道菌群失调:正常人肠道以厌氧菌为主,需氧菌以肠杆菌占优势。改变饮食种类或过量食某种食物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长期口服抗生素药物者,粪便中革兰氏阴性菌减少;IBS患者粪便中需氧菌明显高于正常。遗传因素: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即有本下,有的患者从青春期开始亦有本征,并有家族史,在同一家庭或家族中,可有多人患IBS疾病。因此,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其他因素:某些疾病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

7、亢进或减退、类癌、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等,亦可引起IBS;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常可作与IBS同时存在;另外,常服泻药、灌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如妇女月经期等,也常可诱发IBS。病理肠道动力学改变:IBS患者结肠测压可见高动度和低动度图形变化;不论便秘者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IBS患者直肠的耐受性差;静息乙状结肠压力于腹泻时降低,便秘时增高;用气囊扩张结肠各部和小肠可引起IBS样腹痛;乙状结肠段的张力类型括约肌的功能,当其张力增高时,引起近端扩张及便秘,当其张力减低时,则引起腹泻;结肠肌电活动以每分钟三周的慢波为特征,其出现率与正常人相比更为明显;结肠动力学改变对拟副交

8、感神经药物及缩胆囊素的敏感性增高。结肠动力学改变并伴有小肠和食管动力学改变。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IBS患者结肠粘膜的粘液分泌增多而引起粘液便,甚至形成粘液管型:结肠液体吸收障碍使过多液体停留于结肠,亦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免疫功能改变:有报道对IBS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外周血T细胞群体中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认为IBS存在免疫调节紊乱。激素影响:IBS腹泻患者结肠腔内前列腺素E2(PGE2)增高,直肠粘膜前列腺素E1(PGE1)明显高于非腹泻者和正常人。前列腺素可促进结肠粘膜粘液的分泌,引起大量的粘液便。5-羟色胺(5-HT)、肠血管活

9、性肽(VIR)、胰高血糖素、生长抑制素(SRIF)等,可能通过旁分泌机制直接作用下平滑肌,引起“慢波”电活动改变,缩胆囊素(CCK)可使结肠收缩功能增强而引起腹痛。Fukudo等研究发现,IBS患者在受精神刺激时大肠内压升高,Motilin(为一种胃肠蠕动素)浓度升高。Saria等报告,NPY、PYY(同属于胰肽物质)能抑制因PGE2引起分泌增加的作用,推定与IBS的在便粘液、腹泻和便秘密切相关。另外,其他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或肠道对此类激素的敏感性增强,亦可能是结肠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某些内分泌系统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胰岛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亦可导致肠功能紊乱。分类目前尚无统一分

10、类标准,下面几个分型可供参考。痉挛性结肠型:以下腹尤其是左下腹痛和便秘为主。无痛性腹泻型:以腹泻为主,伴有粘液。混合型:可有腹痛、腹胀与便秘,亦有腹泻者,或二者交替出现。Bockus所发三型为:结肠痉挛型、粘液腹痛型、神经性下痢型。池见所分三型为:不安定型、持续下痢型、分泌型。另有分为四型者,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粘液型。症状体征消化道症状:1.腹痛:IBS以腹痛最为突出,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便前加剧,冷食后加重,多在清晨45点出现。Heaton发现IBS的腹痛是健康的人的6倍。2.腹泻:常为粘液性腹泻或水样腹泻,可每日数次,甚至几十次,并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3.腹胀:腹胀是常人的

11、3倍,并常与便秘或腹泻相伴,以下午或晚上为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减轻。4.便秘:多见于女性,其排便费力是常人的9倍,排便紧迫感是常人的4倍,每周大便少于1次或每日粪便少于40g,有些IBS患者10余日才大便1次,粪便干而硬。IBS患者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消化道外症状:IBS患者约4080%有精神因素,对各种外界反应过敏,表现为心烦、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约50%的患者伴有尿频、尿急、排便不尽的感觉。还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阳瘘、性交时疼痛等。检查一般检查:IBS患者以肠道症状为主,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腹痛者为脐周及左下腹可有轻压痛;腹泻者肠鸣音可亢进;便秘者肠鸣音可减弱;部分患者

12、直肠指诊可有直肠后壁触痛,也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粘液或正常,血尿常规、大便隐血细菌培养(至少3次)、甲状腺功能测定、肝胆胰肾功能、血沉、电解质、血清酶学检查等均正常。X线检查:X线钡灌肠可见结肠充盈迅速及激惹征,但无明显肠结构改变;全消化道钡餐有时可见钡餐通过小肠过速,钡头于0.51.5小时即可到达回盲部。在进行钡灌肠检查时,宜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因为肥皂水或寒冷液化灌肠能引起结肠痉挛而产生激惹现象。结肠镜检查:肉眼观察粘膜无异常或仅有较度充血水肿和过度粘液分泌,结肠粘膜活检正常。有的IBS患者进行镜检查时,因痛觉过敏,常因腹痛不能耐受需中途终止检查或不能检

13、查。有的患者检查后,有较长时间腹痛、腹胀,且较难恢复,可能与肠镜检查时刺激有关。结肠运动功能检查:乙状结肠压,在无痛性腹泻者降低,便秘者则增加;直肠压,便秘者增加,腹泻者则降低,并可有肛门松弛;不论便秘抑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诊断IBS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下面几种诊断可供参考。国内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阴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

14、征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二年。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为:1.腹痛:便后腹痛减轻;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2.排便障碍:排便次数有变化;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粘液排出。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诊断标准为:1.有IBS的典型症状:儿童时有腹痛病史;因腹部剧痛,曾需紧急治疗;以往常有腹痛;腹部得暖则疼痛减轻;排便后,腹痛减

15、轻;可见肠管功能异常;排便诱发腹痛;腹痛伴腹泻;腹泻、便秘交替;以前有腹泻或便秘的病史;兔粪状便;有兔粪状便和腹痛;粪便中可见粘液。如有上述6项即可怀疑本征。2.一般检查无异常,无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均正常。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4.大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必要时行大肠内窥镜检查。5.在心身医学上,有精神异常,如情绪不安、抑郁、易激动等。Kruis诊断记分标准:Kruis根据本征症状及几种简单的实验室检查,提出本征的诊断记分标准为:1.阳性症状:胃肠胀气34分;病程超过两年16分;剧烈腹痛23分;便秘和腹泻相交替14分。2.阴性症状:体检或病史中有其他疾病减47分;血沉20mm/h减13分;白细胞10109/L减98分,血红蛋白女性120g/L,男性140g/L减98分;便血叛乱98分。经该记分标准检测后其拟诊率为97%,阳性症状积分43时,本征诊断可靠性为99%。但该记分标准所涉及的器质性病少,且未排除种族差异,有其局限性。鉴别诊断IBS主要需与下列疾病鉴别:吸收不良综合征:本征常有腹泻,但大便常规可见脂肪和未消化食物。慢性结肠炎:亦常有腹痛腹泻,但以粘液血便为主,结肠镜检查所见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慢性痢疾:腹泻以脓血便为主,粪常规可见大量脓血球,或见痢疾杆菌,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Cronh病:常有贫血、发热、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