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26611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题时间:分钟 满分0分选择题,共1小题,每个小题3分题号2789011116答案一、选择题(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似的一项是( ).形骸/言简意赅驰骋/伶俜 国殇/流觞曲水 溯源朔日B杯盘狼藉慰藉 海市蜃楼/妊娠 押解/邂逅 抄袭骠勇C.复辟/辟谣 倔强/角逐 箭镞/簇拥 提纲挈领锲而不舍遂愿/半身不遂 模具/模板 艾蒿/竹篙 翡翠/菲薄 【答案】BA、i/ gi cng/g shn/shng /shu B、jji sn/ jixi pio/pio、b/p u/u z qii 、usu m/m o/go fi/i、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A.崇山峻岭 美仑美奂 疏竣河道 一愁莫展出其不意 山青水秀 度假村 舳舻C寒暄 窈窕淑女 既往不咎 委曲求全D.流觞曲水 荒唐 轻歌曼舞 毋庸质疑【答案】C A、美仑美奂(美轮美奂 ) 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B、山青水秀(山清水秀)D、 毋庸质疑(毋庸置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诚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她,哪知今天她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你这人究竟尚有无同情心?!目前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虽然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导致大的损

3、失。、日晕发生的时候,峨眉山金顶上空先浮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专家表达,重阳放假仅是一种形式,核心在于提示全社会形成敬老尊老的老式,发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B、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限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C、作为目前万受瞩目的球队,恒大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里皮对此表达:虽本场球赛的关注度空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D、.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结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种环

4、节而已。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似的一项是( )A 望美人兮天一方 B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似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项伯杀人,臣活之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顺流而东也、对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对的的一项是( )独其为文犹可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距其院东五里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 和不同,和相似 和相似,和不同 和相似,和也相似 D 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A 其:代词,它。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批示代词,那。批示

5、代词,那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 扣舷而歌之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C 惟江上之清风 余之力尚足以入 寄蜉蝣于天地 当其欣于所欲【答案】CA、然:样子。然:代词,这样。B、而,表修饰。而,表并列。C、构造助词,的。D、介词,在。介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对的的一项是( )茂林修竹(高,长) 掌修国史(修改)B.正襟危坐(端正的) 危楼高百尺(危险的)C因此兴怀,其致一也(达到) 听妇前致词(体现)D.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答案】D10、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似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

6、利,筋骨之强A.而今安在哉B.客有吹洞箫者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二、文言文阅读(44分)(一)万木图序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觉得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而不自谦也。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而不自谦,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何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

7、如所言,愿树木多寡,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文若诗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若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制服不违,此图因此继作也。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竭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

8、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否则,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A不籍识其姓名 籍:登记,记录B.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 中:中意,满意C.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 没:通“殁”,死去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 虞:忧患,祸害【答案】B(“中”,应当解释为“符合”。课内劝学有“其曲中规”可作参照)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组是( )(3分)A示其后之人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

9、此B.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 陈胜者,阳城人也C.其毋苟自为利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而不自谦 皆以美于徐公【答案】 A A之,构造助词,的。B.者,代词,的人者,语调词,表判断。C.副词,表祈使/其,她们。D.于,介词,向、对/于,介词,比。13、翻译下面句子。(9分)(1)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5分)【答案】战乱饥荒,老百姓处境困窘,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虽然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饥馑”“困穷”“相”“ 保恤”各一分,语义通顺一分。饥馑,饥荒;困

10、穷,处境困境;相,互相;保恤,保全)(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分)【答案】对于这种状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测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由于她们探究、思考得非常进一步并且无处不在。(“于是”“以”“其”各一分,语义通顺一分。“于是”,对于这种状况;“以”,由于;“其”,她们)14、根据序文内容,思考:有哪些事件可以体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分) 【答案】元末时期,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杨达卿开仓赈济难民。近年后,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杨达卿告诫子孙将树木施予需要的人,不能只想着为自己谋利。(

11、每点各两分)【原文翻译】万木图这幅画,是翰林侍讲建安人杨荣勉仁先生,为了彰显(显扬)其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裔看而创作。杨达卿先生有孝顺的品行,对于行善做好事始终急切努力地追求。然而不喜欢以施舍闻名,觉得接受别人施舍的人,总有一种羞愧羞辱的心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羞愧羞辱,还不如不施恩。一定要使那些接受我的施舍的人,(接受施舍)就像她应当得到的同样,并且在内心觉得安宁,大概这样才可以。 元末,战乱饥荒,老百姓处境困窘,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虽然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诸多稻谷,打算开仓救济

12、饥民,(她)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大声地喊话:“有愿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她某些粮食。”由此(饥饿的)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她们都吃上饭,就像她所说的那样。乐意种树的,不管种多少都她粮食,不登记她的姓名,最后也不看她的功绩大小,因此活下去的人数不胜数了。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善、委婉又考虑周全啊!1过了几年,树木长得葱翠茂盛,都符合用材(的原则)。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没料到树木长得如此繁茂!但愿你们不要只用它们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寺庙、造桥梁和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给她们;有家贫要造房、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她们。(千万)不要只想到为自己谋利

13、!”因此(这些树林)给许多人带来好处。当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据说这件事后,觉得杨先生的行为很崇高,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士大夫和读书人写了诸多诗文记载这件事,歌颂这件事,不久(这些绘画、表章和诗文)都在战争中丢失了。而她的子孙,感念佩服她的教导,至今没有违背。然而,想让她的后世都感念佩服、不违背先祖的教导,这就是杨荣重新绘制这幅图的因素啊。 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送出谷子,懂得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获救济)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呢!那些被救济的人一定竭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天理在人心,(善心好事)会传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样好的善行,可惜的是她的善行仅仅施展于战乱艰难时期,仅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否则的话,如果杨先生在太平盛世获得重任,做她想做的善事,她的善心善举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她的后人可以世代承续她的训诫,推广她的善心,并且坚持做下去不断止的话,那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将会长远而广阔。(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文言文阅读(二)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