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26184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word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高安市2012年初三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2分)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 (2分)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B(2分)7A(2分)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注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

2、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3.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 4.“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答: 3. (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4. (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浣溪沙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

3、闲挂小银钩。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与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它们的“异”与“同”。浣溪沙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同在都是写愁,都用了新奇比喻,令人耳目一新异在李煜的词用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

4、梦,也同样很新奇。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注】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来源:学#科#网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答: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答: 钟陵禁烟寄从弟1.“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 “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 “忍听”,即“

5、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的“尽”和“满”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情形?3.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越中览古1.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2.写出了越王勾践破吴凯旋时繁盛、美好、热闹和欢乐的情形。3.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

6、, 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 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从军行1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2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精神。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释】觇(chn:观测)。 觞:酒杯。1诗中写农事的诗句是: , 。2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人却难以畅饮,其原因是什么? 春中田园作1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2思念远方的亲人。

7、赏析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

8、,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

9、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首联在文中有何作

10、用?2.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3.第三联的“他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往日”,一种解释为“来日”,你认为哪种解释好,为什么?秋兴八首1.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为第二联写天地风云变化蓄势,(为后文写旅途飘零作铺垫),萧森的景象对战乱不息的形势有暗示作用(渲染忧愁的气氛)。2.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3.“往日”: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想到在故园时必无此境,故两度落泪(或再现往日泪水)。“来日”:两见菊开虽是乐事,但来年回忆起来必当落泪。蝶恋花 春暮 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

11、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蝶恋花 春暮1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同意。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景物的动态美。溪 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