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26059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说明解读蒋红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安徽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蚌埠二中蒋红年一内容与要求部分此部分内容是历年来变化最少的一年,2013 在 2012 的基础上删减了2 个内容,增加了一个氢键的内容,2014 在 2013 的基础上基本无改动,变化的部分有: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部分删去了“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形式”;“电化学”部分将“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改为“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部分的变动无关紧要,理由有以下三点:从对知识掌握的要求的层次上看,对知识的掌握从要求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和综合应用,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低层次的要求。在此部分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

2、量转化的原因”是属于更为深刻、高一层次的要求,本身就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从知识的范围看,“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的要求就包含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形式” 从命题的规律看,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通常只出现在第 7 题和第 25 题,其中第 7 题一般从能量变化角度考察反应的类型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如 2013 的第 7 题 A 选项。第 25 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些在考试说明中仍然存在。电化学部分将“了解”改为“理解”在要求上进了一步,以往的考试中突出了对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最基本的电解计算(如转移电子数等),重点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及应用,以及对电

3、池装置图的解读,接下来的复习中要注重适当增加难度,如混合电路、以实验现象逆推电极名称及反应、电解中的离子放电顺序、双液电池等,在试题的设置上有可能出现在工业流程题中如 2012 重庆第 29 题用电化学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装置图设置新颖知识点综合度高难度大。二例题部分内容与要求部分虽然变动很小,但是例题部分却是今年来变动最大的。变动的例题有2、 7、 10、 12、 15、 16、 18、 19、 28、 31 、 32、 33、 37 、 40 共 14 道题,其中15、 19、31、 32、 33 属于同区域不同年份题,这就进一步保证了高考试卷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从更

4、换的例题来看呈现以下特点:推陈出新。将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不符合现在考试模式的题换为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如近几年有机题中必考的同分异构体,原例 33( 2009 安徽高考卷)没有考查同分异构体,将其替换更体现时代性、新颖性。 彰显安徽卷特色。在变动的例题中2、 7、 12、 15、 32 、 33、 37、 40 都是安徽高考题,安徽高考试题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如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侧重学生图表解读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等,特色鲜明的例题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凸出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增大了探究实验题和学科内综合试题的比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下面选择典型例题具体加以说明。原例 10( 2

5、011 年安徽 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 H ,其基本结4构见右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 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b 极流向 a 极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H O+4e =4OH22C每转移 0.1mol 电子,消耗1.12 L 的 H2DH+ 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转递到b 极答案: D说明:本题以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CsHSO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为情境,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写出电极方程式及进行相关计算,内、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或离子的迁移方向,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和计算等知识。新【例 1

6、0】2013 年天津卷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 Al 作阳极、 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 + PbO 2(s) +2H 2SO4 (aq) =2PbSO 4(s) + 2H 2O(l);电解池: 2Al+3H 2OAl2O3+3H 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电池电解池AH+ 移向 Pb 电极H+ 移向 Pb 电极B每消耗 3molPb生成 2molAl O32C+-2+正极: PbO 2+4H+2e =Pb+2H 2O阳极: 2Al+3H 2O-6e=Al 2O3+6HD答案: D说明:本题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增强铝的

7、耐腐蚀性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 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离子迁移方向,电极反应方程式及相关计算。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 整合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信息,运用分析、 综合的方法解决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问题的能力。电化学知识在安徽高考中的考点可以分为: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的有关计算等,重在考查学生对于装置图的识别,由于今年加深了要求的程度,所以在复习中对电极判断方面要着重对实验现象逆推电极(如离子的迁移方向、指示剂的变色、电极的质量变化等)的训练,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面要加强特殊反应式的书写(如(2009年江苏卷)工业上常用电解 (NH ) SO 和 NHHCO混合

8、溶液生产 (NH ) S O(过二硫酸铵),电解4 24434228时均使用惰性电极,另一产物为H2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2SO42- -2e-=2 -S2O8 。)电解的计算也要适当加以练习。(原) 例 12、( 2012 年江苏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B用图C用图D用图1 所示装置除去Cl2 中含有的少量HCl2 所示装置蒸干NH 4Cl 饱和溶液制备NH4Cl 晶体3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 气体4 所示装置分离CCl4 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答案: D说明: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净化和提纯、蒸发的基本操作及适用范围、气体的制备、

9、物质的分离。(新)【例 12】 2013 年安徽卷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省选项A 中的物质B 中的物质C 中收集的气体D 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 3H2OB浓硫酸Na SO3SO2NaOH 溶液2C稀硝酸CuNO 2H2OD浓盐酸MnO 2Cl 2NaOH 溶液答案: B说明:本题立足于考查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用表格和装置图的形式,具体涉及NH 3、 SO2、NO 、 Cl 四种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等方法和原理,考查N、 S、Cl 等元素化合物的22性质、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

10、实验基本操作等实验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纵观这几年的基础实验题可以发现,在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考点基本都有涉及,2009 年考查的有药品的存放、物质的分离、基本仪器的使用,2010 考查的有基本实验操作(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计量仪器的选择)、定容操作、煅烧操作、实验的设计,2011 年考查的有反应原理(沉淀的转化)、离子的检验、基本实验操作(试纸的使用), 2012 年考查的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2013年考查的就是不同气体的实验室制备。通过以上试题可以发现,有些知识点是反复考查如气体的制备( 2012 、 2

11、013 )、实验基本操作( 2009 、 2010 、2011 、 2012 ),可以概括为重点知识反复考,非重点的选择考。另外在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除了“实验室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实验用品标识辨别”以外都有所涉及,对这两部分内容虽不是重点但在复习中也不能够遗漏。对于酸碱中和滴定部分,虽然考试说明中用的是“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了解”属于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在试题的考查上却不拘泥于此,如2012 年考查了滴定过程的基本操作润洗、 误差分析, 2012 、2013 均考查了滴定终点时数据的处理、物质含量计算,所以对这部分知识要按照“综合应用”这个最高层次来进行讲解,是学生从滴定操作、

12、误差分析、数据处理、仪器选择、终点判断和现象描述等几个方面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原【例 15】( 2010 安徽 10)在 pH=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Mg2+ 、 Na+、 ClO 、NO 33+B Al、NH 4、 Br 、Cl+、 Cr O22C K7、 CH CHO、SO234+2D Na、K、 SiO3 、Cl答案: B本题在保持离子共存性题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 选项中融入有机分子, 将有机和无机融合,让分子和离子共存,使之更贴近实际溶液体系中微粒的存在形式。试题涉及碳、氮、硅、硫、氯、铝等多种常见元素形成的粒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新【例 15】( 2012年安徽卷)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2+、Si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