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25685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及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 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1-65)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 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 问题考察的是()A. 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 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

2、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 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 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 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 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 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 能理解原因

3、;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 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 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 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 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 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学说【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 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 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

4、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 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D.艾里克森【勤思解析】A,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见图。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皮亚杰及其他一些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已对这一发展过程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获取整合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老年26、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 连续接近技术B. 始予线索技术C.

5、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勤思解析】D,斯金纳在研究中,连续几天对鸽子喂少于他们正常进食量的食 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而食物分发 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落下食丸,不管动物当时在做什么。可以看出,给予鸽子 食物是一种消除鸽子的饥饿的行为,对于鸽子来说是一种负强化,通过消除饥饿 这一不良刺激,使鸽子重复在获得食物之前的行为。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勤思解析】A,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 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局效能期

6、望,反复的 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 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 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 我效能感的形成。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A. 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 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 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 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勤思解析】B,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持久变化的过程,并不 仅限于行为的改变。经验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是行为上的,也可以是思维上的。 A中,动物也是学习的主体,动物确实也需要学习。29、某

7、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 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勤思解析】C,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学习 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 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学习迁移就变成了在新条件下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对 知识的深化理解以及对知识的心理应用范围的扩充,学习迁移的机制实质上等同 于学习的机制。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A. 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勤思解析】D,

8、奥苏泊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 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 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 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 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得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成就目标的是()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 C.表现目标 D.掌握目标【勤思解析】D,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点,即能力增长观和 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 向确立表现目标。3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

9、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A.学习阶段 B.保持阶段阶段 C.干扰阶段 D.回忆阶段【勤思解析】B,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包括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干扰阶 段和回忆阶段。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A. 双耳分析法 B.对偶联合法 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勤思解析】C,测量启动效应是知觉辨认的方法。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入.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勤思解析】不同情境是自变量。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隐记忆的是()A.年龄 B.记忆 C.加工水平 D.感觉通道转换【勤思解析】D,年龄

10、和注意会影响外显记忆。加工水平会影响外显记忆,但不 影响内隐记忆。感觉通道转换会影响内隐记忆,但是不影响外显记忆。36、康拉德(R.conrad )的实脸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音形编码【勤思解析】A,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A.被试分配 B.研究假设 C.材料选择 D.实验设计【勤思解析】B,研究假设不属于研究方法部分。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A.音高特性 B.响度特性 C.音色特性 D.方位特性【勤思解析】D,此题考查各种实验方法的研究目的。需要重点记忆。39

11、、某企业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 三组,两年以下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有500人。如果采 用按比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容量为600的样本,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 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A. 100B.200C.300D.400【勤思解析】C,任意一层应该分配的人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00。40、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第一次 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项目出现时, 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A.全部呈现法 B.重建法 C.重学法 D.

12、提示法【勤思解析】D,提示法是指系列中的刺激项目按顺序排成一列,以事先定好的 速度逐项向被试呈现。被试把刺激系列全部学习一遍以后,即回到系列的开头, 开始第二遍学习,但这次要求被试在看到一个项目时,必须努力猜出它的下一个 项目。由于刺激系列是等速逐一呈现的,所以不管被试能否猜出第二个项目,猜 得对还是不对,几秒钟后,第二个项目总会以固定的速度呈现,起到强化和纠正 的作用,同时它也提示被试继续设法猜第三个项目。这样一遍一遍地反复呈现, 直至被试完全记住整个刺激系列。41、研究者通常通过控制温度、照明、噪音以及被试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额 外变量,以突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些做法损

13、害最大的效果 类型是()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勤思解析】B,实验的内部效度越高,控制的额外变量越多,其结果就越能确 认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因而它的外部效度被影响的可能性越大。42、序列反应时方法的基本逻辑来源于()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排除-包含法【勤思解析】B,序列反应时任务正是序列学习范式中的经典任务之一,它以反 应时作为反应指标,以序列规则下的操作成绩和随机序列下的操作成绩之差来表 示内隐学习的学习量。依据减法法反应时的原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3-45题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 试

14、追随双耳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1)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 高;(2)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低;(3)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低;(4) 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高;感觉可辨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是由同一 人读出,感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词 义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词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 靶子词分属不同范畴。实脸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 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结果发现,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课辨别度低时 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余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4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

15、.2B.3C.4D.5【勤思解析】A,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感觉可辨度,一个是词义可辨度、因变量 为非靶子词的回忆数量。44、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A. 追随的信息得到了全部加工B. 非追随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C. 左右两耳所追随的信息数量是一致的D. 非靶子词比靶子词得到了更多的加工【勤思解析】B,非靶子词代表了非追随耳的加工程度,C、D选项没有办法看出 来。题干中说,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 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这说明了感觉可辨度低时,对 非追随耳程度比感觉可辨度高时更好。A选项就不对了。45、该实验结构支持的理论是()A.早期选择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C.特征整合理论 D.资源有限理论【勤思解析】A,因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代表了信息有无充分加工,充分加工是晚 期选择模拟的观点。没有被加工是早期选择理论的观点。题目中说词义辨别高低 对非靶子词无影响,所以说明信息没有充分加工。46、一个实验有三组被试,各组被试人数相同,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为29,该实 验的被试数为()A.8B.9C.10D.11【勤思解析】C,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二N-1=29,则实验处理的总次数为30,k=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