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25380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A. 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B. 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C. 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D. 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周王室,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

2、强;根据材料“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可知,西汉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无论是西周分封制,还是西汉的封国制,最终都导致了分裂割据,排除B。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排除D。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说到“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西方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说明中

3、国人更重视家族和血缘(因为中国的姓代表的是家庭和血缘),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所以选B;C是符合西方的姓名传统,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关于男女的相关表述,故排除A;中国人的姓氏是不受居住地点的限制的,故D与材料原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其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

4、子孙来者如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 日理万机,勤于政事B. 高度专权,独揽朝政C. 完成统一,巩固政权D. 实行分权,集思广益【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事无大小均取决于皇上,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的高度专权、独揽朝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只是表面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完成统一,巩固政权也只是表面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集权而非分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秦始皇不

5、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 创立皇帝制度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 推行郡县制度D. 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指的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故C项正确;皇帝制度是世袭的,故A项错误;设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官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法律,故D项错误。【点睛】“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是解题的关键。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

6、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

7、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A.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 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 门下省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 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中可以看出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这反映出三省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学的决策,故B项正确,A项排除;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魏征供职于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

8、,故C项错误;唐朝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故D项错误。7.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 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B. 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 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北宋增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是通过分化事权来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项。AC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三司使的设立不是

9、针对地方的措施,排除D项。8.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故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A项正确。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古代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一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模式,但随着政治稳定、

10、经济恢复就会从“无为”向“有为”转变,排除C。材料强调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的原因与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而不是宋明理学迅猛发展,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政府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A. 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 中央集权加强C.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 中央机构

11、的完善【答案】C【解析】从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机构是指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意旨办事,因此体现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是秦朝确立的,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央机构的完善,故D项排除。点睛:首先通过“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分析出该机构是军机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10.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

12、因是A. 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 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 政治环境民主宽松D. 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希腊人可以享受来自地中海、黑海及周围地区的特产,主要原因是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故B正确;材料与ACD无关,排除。【名师点睛】材料反映希腊人能够享受到多地特产,和海外贸易发达密切相关。11.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由此可见,在古希腊A.

13、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B.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C. 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D. 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古希腊的城邦所有事物都体现出集体性的内涵,生育和结婚是城邦的事情,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城邦的权力至上,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体现的含义相悖;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稳定的要求。12.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公民大会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

14、利克里仍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A. 伯利克里对决策失误应该负责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C. 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雅典民主D. 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尽管伯利克里在公民大会上作了辩护,公民大会还是对他做出了判决,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故B项正确;这一决策是失误还应该有雅典公民共同负责,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陶片放逐法,故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是材料的实质,故错误。13.古代雅典,将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予以政治放逐的措施是A. 重建“五百人会议”B.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C. 实施“陶片放逐法”D. 发放工作津贴【答案】C【解析】【详解】根

15、据材料“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予以政治放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对于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他们予以政治放逐,故C项正确;五百人会议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其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故A项排除;“十将军委员会”是为最高执行机关,故B项排除;D项是伯利克里时期实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公民参政,排除。【点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予以政治放逐”是解题的关键。14.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体现出罗马法A. 维护平民利益B. 限制贵族特权C. 保护私有财产D. 消除阶级对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可知,自家庄稼的种植必须在自家领地,反映了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平民利益无关,也没有限制贵族特权,故AB项错误,C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没有提到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也不可能消除阶级对立,故D项错误。15.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