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25315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论文作者 马大康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单位沪,点击次数171,论文页数2229页2000年2000月论文网http:/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奥古斯丁人人都经历着时间并熟悉时间,但是,一旦要深入了解它,时间便隐遁了。较之于我们生活其中的时间,文学时间 更为扑朔迷离,正因为如此,它才吸引我们不断地去求索追问。1.文学时间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因为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均无法复现客观物理时间,就如它无法原封不动地将客观 世界移置到作品中一样。即便用历史方法记录下每一时刻,所抓住的仍只是僵死的时“间空壳”而失去了活生生的流动

2、不 居的时间本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绵延不断的时间渗透于世界并体现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且它本 身就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进程和节律,既不能与物质世界相剥离,单独表现于文学作品,因为一旦剥离,它就成为 空无,不复存在了;也不能同物质世界一道被截取出来纳入作品之中,因为这截取下来的时间也不再是原来的时间,它 已与历史相脱离,不再属于历史,并与客观对象一道倏忽变了质。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 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从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强调了物质世界不间断的运动;而从时间角度来看,则强调了时 间的绵绵流逝,时不我待,一去不复返,任何途径(包括文学艺术的途径

3、)都无法让人两次与同一时间照面。文学时间也不是作家对客观物理时间的体验。既然文学作品无法再现客观的物理时间,那么,也就不可能存在对此 物理时间的体验。体验与被体验的对象宛若影之随形,同样是不能分开的。作品中表露的诸“如人生苦短”之类的慨叹, 或者其他种种所谓体验,其实只不过是对时间体验的转叙,而且往往是总结性、概括性的转叙。个体对时间体验的模糊 性、流动性、丰富性,一经语词概括、梳理、确定,便失却本相而成为苍白的概念吞,吞吐吐的独白或断断续续的梦呓, 不再如原本那么富赡、生动,不再是体验本身了。有人将文学时间称为作家的主观心理时间,这一说法也不妥当。的确,文学时间是经过 作者心灵孕育的,它体现

4、了作者的主观性,渗透着作者关于时间的观念,包含了作者对时 间的理解,但是,这一时间却并非作者的主观心理时间。即使是意识流小说也如此。意识 流小说作家力图排除理智的制约,让意识、潜意识自由地涌现并自然地转化为写作。然而, 就在这由意识流转化为言语流的过程中,原先的心理时间业已全然改变了,就如现象学美 学家杜夫海纳所说:“无论如何小说家为表现一个活生生的时间所用的手法都是白费 心血。”(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上) P.218。)作家既不能复现客观的物理时间,也不能复现自己的主观心理时间,而且文学文本本身并 不内含时间性。作为以文字为形式的文学文本。它自己不会自动展示

5、出内在的时间维度。 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文学时间才方始生成、展开并同时为读者所体验。但是,这又不 同于梦境、回忆等纯主观心理活动中读者对时间的体验,因为文学时间毕竟要受到文学文 本先在特征的制约。文学作品是个独立的世界,它不等同客观世界和主观心理世界,作为独立的世界,它 具有自己独有的时间。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整体,在生命整体展开自身的同时文学时间也 随之展开了。更具体地说,文学时间是在阅读过程中,在读者共同参与下生成并展示的,当作品被读者阅读之前,也即它还是文本时,它仅有“潜时间”。2.文学文本作为物质性存在,它同样不能逃避历史的命运。自从文本被写成后,或被印 刷发行,广为流布;或仅仅是手稿

6、孤单寂寞地静处书斋之中;或有朝一日忽遭查禁毁损; 或在长时期湮没无闻之后又被重新发现总之,它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历史,扮演自己 的悲喜剧。但是,这一历史包含的时间性只是文学文本外在的时间性而不是文学作品内在 的时间性。文学作品的时间只能是文本被阅读所生成的审美对象展现过程的时间。这一时 间是从历史流程中分隔开来、独立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时间,是处在与客观物质世界异在的 另一独立世界的时间。一旦进入文学阅读,历史似乎因此停滞了,读者忘却了周围世界的 时间流逝而经历、体验着这新异的审美世界所具有的时间。在这独立的审美世界里,时间 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和价值,或者可以说,在文学的审美世界里,时间重新找到了在现

7、实世 界中亡失了的自己。在现实世界,由于客观的物理时间总是渗透于物质Q 世界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依附于物质世界,因而人往往依据物质对象的运动变化来度量、标 示时间的流逝,于是有了标度时间,并以为标度时间是唯一真实的时间,而绵延的时间之 流(注:吴国盛时间的观念(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对“标度时间”和“时间之流”概念 作了说明。“标度时间”是从计量角度看待的时间;“时间之流”指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的时 间。)却被忽略、遗忘了。即便对时间之流的体验也总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利益和功利目标。 譬如因碌碌无为而慨叹光阴虚掷,或因建功立业而感到生命的充实,凡此,都是以对时间 之外的功利的体验来代替对时间的体验,以

8、外在事物的价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衡量时间 的价值。时间成了“肥皂泡”,它需要用别一种东西来充实、撑胀,才能显出五光十色的存 在。即便如此,人们实际上感知、体验到的仍还是具体的事物和功利目的,时间则已悄然 消隐。较之于客观现实世界,文学世界中的时间才真正得到显现,具有了远为重要的地位和 价值。当然,作品世界,特别是叙事作品中的时间也总是与事件、情节密切相关的,但是, 由于审美间离作用,这些事件、情节丧失了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性而被臵于一定的间距之外, 这就为文学时间的出场腾出了空位。在文学世界中,时间开始担当起重要角色并重新以自 己的“本色”作了表现。正因为如此,体现时间性的节奏、旋律在诗歌作品中才

9、显得这样身 份煊赫,惹人耳目;也正因为如此,小说家才有了较平常更自觉、更强烈的时间意识,才 这样看重时间的表现方式,从而搜索枯肠地设计着倒叙、预叙、时间交错、时值重煅伽达默尔曾谈到时间的两种基本经验:其一是“空无的时间经验”,这是人在日常的实 用态度中经验的时间,这种时间是“为了某物的时间”,即人自行分割、自己支配的时间。 当人无聊的时候,时间在杂乱无章的重复中被作为一种难捱的空虚而被经验到;与此相反, 繁忙也是一种空虚,也就是从来没有时间,并且永远不断企图干什么,不断地要抓住什么 来充填这繁忙的空虚。“极端的无聊和极端的忙碌以同样的方式确定着时间的位臵:时间 就是用虚无或某种东西填充起来的。

10、时间在这里是作为必须被排遣的或是已排遣的东西 体验到的,而不是作为时间来经历的。 ”其二是“属己的时间”。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一时 间与节日、艺术有着最深刻的亲缘关系。(注: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三联书店 1991,P.6970)在节日和艺术中,人们不再计算时间,不再想去支配逡时间,而是全身心投入其中,让被充分激动的生命去经历每一时刻、每一瞬间。这里既没 有空虚的无聊又没有空虚的繁忙,每一瞬间都是充实的,令人忘情的,每一瞬间都体现着 生命自身的活动。时间已与生命完全融合为一,相伴展开,同张共驰。时间真正成为“属 己的时间”,并获得了与生命同等的意义和价值。文学时间也正是这样一种“属己的时间”。 它

11、已不再需要测度,不再需要以外物来充填,时间本身就已为生命所溢满,本身就体现着 生命的创造和生命的律动。从这角度看,对文学时间的体验也即对生命的体验。3.文学时间是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只有当读者参与到作品中来,共同创造出审美对象, 静态的文本才被激活为有生命的作品,文学时间也因而生成、展开、显现。这就是说,文 学时间是在读者参与的审美创造过程中形成的,是读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它随着生命创造 活动的展开而展开,随着生命创造活动的完成而结束,因此,文学时间实即生命活动的过 程,同时也是生命价值的象征。由于文学时间是在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因而它必然同时与文本、读者相关。 首先,文学文本具有潜时间

12、,它先在地为文学时间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可以说,文学文 本为作品的生成确定了基本方向和大致模式,文本的潜时间则为文学时间的生成预设了疆 界,标示了速率。读者可以是各不相同的,阅读欣赏的速度、方式也各有差异,即使是同 一读者,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速度来阅读,并因而使作品时间显现出极其丰富多变的 样态。但是,由于文学文本先在地具有潜时间,由于这一潜时间的制约作用,所以,尽管 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读对作品的文学时间有着千差万别的体验,而文本的潜时间总在一 定程度上规范着文学时间的生成和体验,并为特定作品的文学时间预设了相对自由的区间。其次,从读者角度看,虽然不同读者的不同个性气质、文化修养、阅读习

13、惯会影响文 学时间的生成,但是,人类文化积淀以及共同的文化传统,长期形成的体现着共同阅读规 范的文学教育,都会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塑造着读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富有共同性的接受范 式。正是这有着共性的接受范式为特定作品文学时间的生成和体验提供了保障和限定。4.文学时间是独立的异在世界的时间,它有着自身的独特特征,其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即“封闭性”。文学时间就如任何生命体一样,具有一个从发生到展开直至终结的完整的封闭区间,也即具有封闭性。客观的物理时间是开放的,它同时向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你可 以设定极遥远的过去或未来的某一个点,但在这之外,总有一个更为遥远的时段存在,永远 无法穷尽。文学时间则有它

14、的起点和终点,在这时间区间内,文学作品展开了自身的运动过 程和生长过程。这一特点使文学作品区别于无生命的物质存在以及种种心理现象而成为苏 珊朗格所说的“有生命的形式”。读者进入阅读欣赏,他就从客观的物理时间中超脱出来, 不再去体验这一物理时间的流逝。对他来说,真正经历和体验的是同客观的时间之流不相连 属的文学世界的时间,也即从这一时刻起,文学时间开始了,它召唤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 共同展开了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并因其生命创造活动而使每一时刻都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激 情。因为文学时间是在读者生命创造过程中形成和展开的,本身就是生命创造的成果和生命 存在的方式,因而它也就具有了客观时间无法具备的丰富性和

15、生命意义而使客观时间黯然失 色;同时,也因为文学时间的每一刻都为生命的激情所充溢,所以,它才真正成为人的属己 的时间,客观世界的时间之流只得被迫退居背景地位。文学时间的封闭性为人类生存提供了 一个自足的区间,正是在这封闭区域,人的生命才最充分地分享着创造的自由,爱的激情和 精神的愉悦;也正是在此区域,人的存在才是最本己的存在。封闭性将文学世界的时间从绵 延不断的客观时间之流中截取出来,提升起来,从而为人的心灵自由,为人的本真存在和人 的精神发展保留了一片润泽的领地。在此区域,每一瞬间都是真正属己的,没有任何外在的 目的和外部的压力;每一瞬间都是令人心醉神迷的,人不断发现着生命存在的奥秘,充分体

16、 验着生命创造的愉悦,分享着生命自身的丰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文学时间才较客观物理 时间更贴近人的本性,才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人才在为生计熙熙奔波的途中,仍需不 时驻足阅读,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抚慰,心田得到滋润。文学时间的封闭性同时也呈现为时间的完整性。在此,完整性并非仅指有起点、有终结, 而是指文学时间按照生命的节律展开,呈现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和生命的成长过程, 它的张驰疾舒也随生命律动而运行,因而,它也即生命的象征。文学时间的起点即读者阅读并进入作品世界的起点,但是,其终点却不是文学阅读的终 点,而往往在文字结束之后尚会延续一段时间,此即审美后效阶段,或称“回味”。我们常说 的余音不绝、满口余香,就是指审美后效和文学时间的延续。文学结束并非文学时间的终结,只要作品创设的情境仍深深感动着读者并令读者滞留于作品境界之中,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