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25182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区域性名教师师工作室建设研究课题组7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 题 报 告“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课题组 鄂冠中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名教师工作室,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指引下,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伙共同体。名教师工作室以名教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引,旨在搭建增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教师自我提高的发展平台,打造一支区域教育领域中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名教师工作室是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浮现的。在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

2、素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区域间、学校间教育发展的最大差距是师资水平。如何缩小师资水平差距,同步避免大规模的教师流动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成为目前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挑战。组建名教师工作室,通过名校的名教师们带领农村地区、单薄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项新举措。另一方面,名教师工作室的组建也是增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名教师工作室的传帮带工作,名教师可以在专业层面上更多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既可以培养造就新的区域性名教师,也可以使自己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得新的发展。第三,新课程改革规定改革教师培养途径,丰富教师培养形式。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

3、要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旧的课程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教师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名教师工作室具有的集团优势、资源优势、前瞻优势和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在教师培养和在摸索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正是上述多方面的时代需求,才使名师工作室呈现出承载目前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意义,成为目前和此后一段时期内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方式和创新机制。(二)研究意义在上述背景下,常州市开风气之先,于建立了个以名教师个人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全国其她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成立了多种类型的名教师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发展如火如荼,形势规定必须尽快摸索名教师工作室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的内外规

4、律,使之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的意义如下:1、深化教育内涵建设,摸索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特点,厘清名教师工作室运营的基本规律,让名教师工作室运营有序、有为,由“自发”转为“自觉”,由“无序”转为“可控”,由“粗放”转为“精细”,做大做强,彰显品牌优势,使名教师工作室成为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牵引器”,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造就名教师的“孵化器” 。2、建立优秀教师间合伙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摸索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方式和方略,实行名教师工程。名教师工作室要成为教师发展研究的窗口,成为教师发展交流体会、反思问题、解决困惑、创生智慧、形成思想的中心,成为令教师向往的

5、“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术团队,努力探求教师发展的思路和方略,努力建设“智慧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出名度的个性鲜明的名教师。3、以课程改革为依归,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师,“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将有力增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名师工作室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指引作用,有效推动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三)研究价值及评价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涌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尚无经验可循,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突出体现为:、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缺少长期规划和制度建设。名教师工作室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建,由各级教研室或教

6、师发展中心负责管理和推动。但名教师工作室毕竟是相对松散的学术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挖掘其内驱力,靠科学规划和制度建设来作保障,而这正是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短板。2、区域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方式不明晰。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是一种系统工程,牵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有关学校和名教师工作室自身等多方关系,头绪众多。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的遴选问题,工作室团队平常运作的组织方式问题,远程学习、团队攻关、跨校跨区协作的协调问题,信息技术运用问题,工作的基本着力点等等,这些关系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组织方式、工作方式远未建立。3、区域性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取向不明确。名教师工作室

7、是就近选择优秀的有潜质的教师做成员,还是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村或单薄学校一般教师的素质?是让名教师工作室成为分割教师群体的新工具,部分教师的小圈子和教师追逐名利的阶梯,还是使其成为规范配套的教师培训成长通道?诸如此类的价值取向必须定位清晰,否则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就会浮现问题。4、名师工作室的评价考核尚无据可依。基于过去的种种经验教训,应从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评价名教师工作室的成效,从参与名教师工作室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来评价名教师工作室的绩效,而不要陷入将课堂作为秀场、拔苗助长式的教师培训泥潭中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一套定量、科学、易于操作的评价系统。以上种种问题,

8、从主线上说,是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制度和机制问题。“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的研究价值,就微观而言,能给江苏省内既有的各级各类名教师工作室等团队有效运作提供参照,也能为全省此后进一步有效发挥这一团队形式的示范、引领、辐射和鼓励作用提供参照,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增进全省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宏观而言,其研究活动作为一种摸索,为国内基本教育领域积累经验,为全国各地的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提供样本和借鉴。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在国外,鲜有研究者明确地提出“名教师”的概念,但她们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等同于

9、我们所说的名教师)的研究和培养由来已久。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委员会、霍姆斯小组相继刊登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对于教师专业化和优秀教师多种特殊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等作了论述。美国出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也曾提出专家型的三个基本特性。国外教师技能提高重要依托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瑞典在职培训确立了教师指引官制度。瑞典在全国设立了200多名指引官员,分别负责巡视各学校的教学工作,指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和提高。教师指引官与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导师有部分类似之处,但其职权更大,官方色彩更浓。此外,国外尚有新教师研修制度,培训后的考核制度,教师进修与获学位、增长工资相结合的制度。

10、教师培养机构重要由官方的教师进修学院、师范院校、教学法教研室、教育和科学部,各地的地方教育当局,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和教师中心承当。由于中西方制度和国情的差别,国外在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拓宽本课题的研究视野。在国内,近年来江苏、山东、福建、安徽、河北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与管理的措施(试行)等,对名教师工作室的基本性质、建设目的、工作重点、组织建构、基本职责、保障机制等做了相应规定,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参照价值。从总体上说,名教师工作室的有关研究还处在“原则”阶段,思辨色彩多,实践操作少,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截至目前,国内以“区域性名教师工作

11、室建设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尚未发现。三、研究目的、内容、重要过程和活动简述(一)研究目的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是一种实体形态,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的建设方略及其效益。通过对常州市、昆山市等地多种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的初步理解与分析,我们拟定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是:运用一定的管理学理论,着眼于工作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益,分析名师工作室共性的与个性的特点以及得失现状,归纳提炼出重要的操作经验与理性经验,发现重要的操作缺失与理性缺失;摸索构建适应我市既有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实际所需要的,基于管理学理论支撑的,统一规范性与自主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实际的尝试

12、运作,对工作机制加以完善定型,达到稳定、持续运作的状态。沿着这个研究方向,我们分解出若干具体的研究内容,拟定各项具体研究的目的与总的目的,通过研究体现课题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一定价值。1、获得名教师工作室运营机制方面的定性定量的成果,使名教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更加规范、科学,效益更高;积累工作室工作的理性经验与操作经验,使之运营有序,发展稳健。2、促使名教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获得更快、更高的发展,预期成员除在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外,在教育、教学、科研等的规划与管理方面也有所收获,为其在专业发展之外奠定一定的管理发展基本。3、为市、区教育局更好的建立与运作各级名师工作室提供一定的机制建

13、设与实行的理性与实际参照,研究成果在国内有关领域内处在领先地位,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二)研究内容1、名教师工作室外部支撑机制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多种工作室抽样或全体调查,分项目归纳整顿工作运营的状态,分析方式、过程、成果、因素等,为精确找到重要问题、恰当拟定研究内容、合适调节研究内容和措施提供实际根据,提炼总结工作室机制特点与效益状况。(2)外部支撑机制研究具体内容从支撑机制涵盖的范畴来看,重要研究:人员组织机制工作室导师、徒弟、工作人员的确认条件、措施以及人员管理,工作室的组建、调节、换届等。条件保障机制工作室工作(活动)的资金、场合、时间、技术设备、文化资源(资料)等,波及来源、数量

14、、更新更换、管理等。工作规划机制面对所有工作室,宏观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功能、职能,工作范畴、内容、目的、原则、形式等,规定长远(每届任期内)的与阶段性的工作时间、任务、筹划等,作为各工作室的行动根据。活动协调机制各工作室的交流互动,工作室与市区教育局及其有关部门在活动中的关系,工作室与其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关系,工作室与有关学校的关系等。评价鼓励机制如何检查、评价各工作室、各导师、各成员的活动状况与效益,如何认定、总结、推介成果,如何通过评比、评比等形式进行表扬,如何在一定类型、层次的优秀教师晋升、选拔方面,合适为优秀导师或成员提供平台。其她方面的机制。从支撑机制波及的主体来看,重要研究:大市教

15、育局由什么部门、有什么权限与职责,在以上机制的哪些方面发生作用,如何形成长效的运营机制。市区教育局如何与市局一致,切实贯彻市局规定,对设立在本区内的市名教师工作室发生作用,与否建立、如何建立市区级名教师工作室并有效协调运作。有关学校导师所在的学校、徒弟所在的学校、工作室活动波及的学校,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应如何作为,如何产生更大的效益。学术领导机构市、区教科院、教科所,市、区教育学会,市、区教研部门等研究机构,与工作室如何构成关系,互相如何开展工作等;以上两个方面,是相应的、交叉的关系,重要分析研究已有的运营状态,也提出抱负性假设。2、名教师工作室自我运营机制研究各名教师工作室根据主管机构的宏观规划与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并建立内部便利、有效的工作机制。重要涉及:组织管理机制重要涉及成员档案管理(基本状况、发展筹划、发展状况等)、筹划档案管理(工作室发展规划与阶段筹划、成员个体的发展规划与年度或学期筹划)、活动管理档案(活动记录、总结、成果整顿等)、活动纪律管理、经费资源管理等。活动规划机制从学习培训、内部交流、教学研究、德育研究、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方面,摸索如何构建涉及内容、目的、过程、措施、时间、地点等要素的拟定活动筹划的运营机制。活动实行机制摸索形成按照规划进行学习培训、内部交流、教学研究、德育研究、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多种活动的实行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