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25167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漫谈(转载)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普遍重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今天,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都能像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那样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这就是对教师的最大关心。一、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目前,有一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调查,由于所用测量工具的不同和评价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因而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一。但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教师们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一些人正承受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困扰,比如焦虑、忧郁、烦躁、易激惹、压力过大、人际矛盾等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性的问题。美国的

2、一份资料显示,在当时美国一般人群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中则高达l3。教师是教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但其成就却无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会诱发或演变为心理问题。目前教师不仅面临来自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压力,而且有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等各种压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充电。教育改革力度增加,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又过高,这些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此外,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偏低,有些地方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致使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心理负担很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工作外,还有家庭

3、关系、经济原因及自身的身体健康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压力源。压力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更容易产生和体会到压力,还会人为地放大压力,一些人还可能发展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由于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然而,这种心理问题的存在,在影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很容易转移到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身上。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学生成长环境好的教师,除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的是一、二个孩子的生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学生面可能就是成百上千。教师面对的一般都是成长中的学生,

4、他们或幼稚,无多少辨别能力;或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对外界的干扰、压力和不良刺激缺少抵抗能力。因此,儿童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对他们的细心呵护和积极关怀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职责,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事例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奠定和发展的关键期,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教师所具有的天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绝不可低估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实验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典型的教师积极的关注和暗示对学生发展影响的事例。这种神奇的力量

5、源于教师的言行激发了学生内在潜藏的向上的动力,而儿童和青少年是最需要信任、鼓励和支持的。反之,教师若缺乏健全的人格,赏罚无度,喜怒无常,或冷淡或严厉,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所适从,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容易发生心情烦躁、发怒、神经过敏等,还容易引起疲劳和多种心身疾病。国内媒体报道的个别教师殴打或体罚学生之类的事件,其中不排除有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与体罚相比,另一

6、种惩罚即心罚是更严重、影响更持久的伤害。一些教师采取违背心理健康要求的做法,从心理角度对学生处罚,讽刺挖苦、谩骂歧视,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做法。也有一些虽然不是教师有意识地想惩罚学生,但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比如轻视学生的感情或需要,办事不公平,当学生有了过失时批评过重,或未作调查就轻易地下结论,以致学生觉得十分委屈,感情受到伤害。有的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个性,变得内向、寡言、退缩,产生学校恐惧症、教师恐惧症。反过来,也有的学生由于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安慰、支持、理解、信任或者是妥善的处理而克服了困难,走出了误区。无论体罚还是心罚,都是有害学生心身健康的行为,是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不足,甚至是教师心理

7、健康问题的反映。教师只有重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师生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才能更积极、更有效。三、学会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综上所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把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到关系教师生活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学生的高度来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那么,教师自己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教师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现代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等。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憋气、恼火。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要懂得心理保健,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要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有成就一切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