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语言的魅力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251596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语言的魅力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中语言的魅力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语言的魅力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语言的魅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语言的魅力密山市二人班中学;付强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内容是思维的结果。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领会到,恰当合理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使师生互动合作得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语言方面,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合作。一、用准确、科学、逻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思维。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科学的。在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实例的例举,所做的引述、论证,必须要准确无误,要具有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突出本质特征,减少非本质特征,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原理,准确掌握概念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

2、行逻辑思维。在讲解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逻辑性要严密,层次分明并富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应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千万不要违背现代科学原理,针对某些学术界上有争论的知识内容,一般情况不要乱提,不要信口开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教师不顾科学的原则,只顾个人的情调,离开具体的教学知识点,空泛说教,生拉硬扯,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维,正确掌握科学的理论,相反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观点。例如初中生物生物的变异一节中,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方法,源于基因突变,我在听课过程中,听到有位老师在解疑无籽西瓜的由来时,这样解释:可能是人工去掉某一对特定的染色体。这样的讲解,违背了科学理论

3、,会使学生终生形成错误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出现误点是难免的,一旦发现语言上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到底。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思维,人类的语言既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我们进行思维的武器与交际沟通的工具。如果没有符号,或者描述的不形象、不生动,我们的抽象思维是难以进行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得到发展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经常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内容的支持,离开了语言的帮助抽象思维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形象的

4、语言来点拨,给学生得以充分的感知认识,起到面对面的直观作用。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语言,把具体与抽象结合起来,及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日常生活实际所接触了解的事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唤起学生的表象想象,引导学生概述,归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生物学中基因在系子代间的传递一节,染色体与DNA关系,内容较抽象,而只有在弄清基因、染色体、DNA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对关节的重点基因的传递才容易掌握,学生在观察思考时吗,教师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能使学生现象中走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精确、简明,要突发出一个精字。语言直观的特

5、点,在于语言这种工具可以摆脱实物直观所需要的时间、设备条件的限制,它的起点较低,只要学生感性认识的储备就可以进行。在教学中我们又不要滥用语言的直观,不要为形象而形象不要为解释一种现象、“长篇大论”,避免形象的庸俗化,要在精字上下工夫。三、用系统、渐进启发性的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对各种课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但课堂语言要紧扣教材,注意教材前后的连贯,新旧知识的衔接。信息的传导和输入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渐进性启发性,尽量使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注重学生自身多种能力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逻辑。不能纯为赶教学进度而使学生所知识不系统,零七八碎,这将影响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的运用,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逐层设问,启迪学生延顺着正确的思维深入发展。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层层诱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横深向发展,语言媒介是最有效、最直接、最省时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