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2463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1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韩婴说,贤母使子贤也,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其次就是学校教育了,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 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是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 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 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 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 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

2、懂得自己所承 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但在有些时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因此有一个正 确的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 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顺木 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 好的育人,也是“

3、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脑海里笫一个浮现的人就是丰子恺。丰子恺爱子女众所 周知,他一生有三子四女,许多漫画作品就是以他的子女作为描绘的对象,儿童 们为他的漫画作品提供了他们理解的世界,这些画风幽默的作品,实则也探讨了 放在如今也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教育问题。他的漫画某种教育让人看了觉得 十分的讽刺,一个模子里做教育,制定一套优秀的标准,老师们就像糕点师傅一 样,努力把每个孩子往“优秀”的模版里套,这样才是“完美的作品”。但这真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想要给到孩子的教育吗?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 育50个孩子。有远见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应该

4、明白,人生而不同,如同花草植物,只有清晰 认识其不同特性,因性施肥浇水,因材施教,才能开出最娇艳的花朵,结出最甜 美的果实。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到孩子,但若是硬把一个 孩子往不适合的模子套和培养,对孩子到底是磨砺还是痛苦。对于教育者也是一样的,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照本宣科,老师讲课犹 如录制唱片,循环播放。不像讲课,倒像背书,也不管学生听不听,老师完成教 学任务,讲完走人。课本是死的,但讲课的老师是活的。老师不是说书先生,而是孩子求学之路 上的引路人。人们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多,老师也早已不只是单纯给孩子输 入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浩瀚无垠的知识宇宙中为孩子指明方向

5、,架起桥梁。“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家庭、社会、国家、 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丰子恺作为一位父亲所发出的最深最真的呼吁, 他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丰子恺先生用这种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生动刻画了不合适的教育对孩子们 的影响,揭露一直延续至今的教育痛点问题,发人深省。从古到今,哪朝哪代的 君王,只要不是昏庸无能之辈,无论怎样的制度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够仁 政施民,有所建树。但做来儿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属下蒙 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爱心初衷相违,即 所谓的“好心办坏事”。一

6、个精于种树、深谙种树之道的稍残老人,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 自身的习性,这一点当真难能可贵。树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匀,原土宜 生,筑土紧密。这些做到后,不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的生死,自然会有它自 身的生长长势。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尽心,栽好后就不要再牵牵念念了,随它 生长去。只有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继而才会更好的成长。总的来说,也就是橐 驼不妨害树的生长。其他种树人呢?则不是粗心大意于树就是过分溺爱于树的成 长其程。疏忽导致树死亡,溺爱亦会有损于树的正常生长。正所谓虽曰爱之,其 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养树与养人,种树和治民,本无相关,但究其内里,乂如此类似。从种树中 得治民

7、法,亘古皆适,不妨将其视为颠扑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愿时下有 心人思之,以为鉴戒。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2重读种树郭橐驼传是在琴姐的影响下完成的。昨天晚上,她在办公室备 课。而我也在办公室看书。她备的课就是种树郭橐驼传。相比于很多人喜欢 利用网络备课,我更喜欢用自己看到的直接讲给学生听。总觉得网上的资料乱七 八糟的,不符合我的胃口一一当然,这也显然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这也是影 响我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原因。郭橐驼种树,总结四个字:顺天致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 曰其府若子。其二曰其置若弃。其畸若子具体表现为: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 土欲故,其筑欲密。其置若弃具体表现为:勿动勿虑,去

8、不复顾。按照郭橐驼的 说法,其种树无它法,不扰而已。相对应的,“不我若也”。要不然就是在其府 若子阶段不踏实,要不然就是在其置若弃阶段太忧心。最后的结果就是:虽曰爱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将种树的.理论运用到“治民、养人”,郭橐驼用反面方法来说,官员名义 上不断督促白姓,实际上耗费白姓宝贵的休养和生息的时间和精力来犒劳官吏。 也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柳宗元曰:吾问养树, 得养人术。总结全文,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精心准备,顺天致性。或者“其府若子,其 置若弃”。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高二年级(20xx级)总共有班级25个。其中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班级

9、有G405 和G502o班规严肃,仿如军营。两个班的成绩也相当不错。这是通过外在的力 量进行约束取得的效果。令行禁止,若动若静。以管理松散著称的班级有G106 和G205 o颇有无为而治,随从自然之态。但是成绩却有差别,G106班成绩屡屡 前茅。同样是体育生众多,却风平浪静。而G205则是成绩屡次垫底。班级纪律 也屡亮红灯。同时,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上,G106班学生自如洒脱,积极主动; G203班学生则缺少些主动。更有其者,即使叫了,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如是看来,柳宗元的理论是否就此破产?非也!养树两部分:其府若子和其 置若弃。在没有做到其畸若子的惜况下,也就无从谈得上其置若弃。在其府若子

10、 的基础上,是否真正实现了其置若弃呢?分析G205的情况,优秀的人才自然不少。田雨、谭亮、曾荣飞、肖锐等等 皆是一时之选。但是人皆有惰性。正如“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 欲密”,没有做到“欲”后面的内容,这种惰性就会成为破坏力,影响人才力量 的发挥。而笔者一直以来,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故此,在其府若子部分, 已然失分。正因为在其苻若子部分失分,我乂贸然力图实行“其置若弃”,于是就容易 岀现所谓“甩手掌柜”的情况。而班级管理那么琐碎,真正“甩手掌柜”是做不 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四不像”的状态。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在源头入手,也就是“其府若子”部分着 手。问

11、题来了,如何做才是“其府若子” ?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 待。严格说,我确实将所有人都当做弟弟妹妹在对待。至于如何当孩子对待,还 真是不知道。毕竟我也只是个未婚人士。如果一定要进行猜想,无非是要“爱护” 他们。那么何谓“爱护”呢?会不会过犹不及,成为了 “非其置若弃”呢?充满 了茫然与无措。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样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方向。但是具体的路径还在摸 索之中。柳宗元得到了养人术,我却还没有得到治班术。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3郭橐驼虽然是一个种树之人,但是却在勤耕细作之中发现了万事的发展规 律,这和他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郭橐驼这个人,他虽然患有驼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弯腰

12、而行,就好像骆驼 一样,乡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 愉快地接受了外号。尽管上天给了他那样的外貌,他也没有去埋怨,只是顺从地 接受了现状,并且调整了心态,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活的很好,至 少他是快乐的。或者说,因为他的心胸开阔,因为他的心态,他比大多数人要活 得快乐。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总是和付出努力分不开。然而,现实中汗 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败的关键则是我们的心态。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结果只是使自己与LI标背道 而驰。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鼠疫爆发,被迫返回家乡。然而正是他在家乡 的两年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发明了微积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后牛顿 却走向了功名利禄,纵使长时间埋头于书籍与实验室之中,其后的研究也再没有 之前的辉煌可言。LI标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颗浮躁的心去探索未来的希望,则无异于抿苗助 长,正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他人种树的方法。目标犹如种树,需要我们抱以 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子说“道法自然”讲究“无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标需要 我们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对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 们的人生便可到达天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