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24505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回收废品教学反思(原创) 本节课是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五课,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几节课作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培养学生解决“比多比少”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是让学生通过学具小棒的操作,理解“比多比少”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但是发现孩子不能很好得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比如摆26+3的时候,操作后问学生怎么摆的,有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10个一堆10个一堆,先摆2堆,再摆9根,是29根;还有的学

2、生说:我利用乘法,5个5是25根,再加1根,再加3根,一共是29根。学生这样的回答说明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建立计算的模型,纯粹是为了摆出29根而摆。所以经过师傅的点拨,和全组人集体的讨论,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最终决定把学具小棒的操作换成更能有效为学生脑图服务的数轴来建立计算的模型。 第二次试上的时候,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在脑海里形成了先画出同样长的线段,再根据题目意思增加或减少部分数,最终得出结果这样一个模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通过试上,我们还发现第二个教学难点,那就是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为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提的基本是一共有多少个?或者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问题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决定先在 估数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也很重要。在做题目之前能有意识地去估计要求的数比知道的数大还是小,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知道用加法还是减法,对于计算出来的结果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在刚开始画线段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先估计再画图,然后列式计算,最后检查结果是否正如自己估计的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