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析学习倦怠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99KB
约2页
文档ID:507166115
分析学习倦怠与其他概念的区分_第1页
1/2

面对学习的压力及学生的厌恶,相关才子对于学习倦怠及其他概念进行分析,以正确理解学习倦怠此篇毕业论文就此进行分析:1、 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的区分学习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学习,而压力过大则会对学习造 成负面影响有论者对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进行了如下区分:压力是单维概念,一般指情绪 上的“紧张”或“焦虑”,倦怠是多维概念,不仅包括情绪层面,还包括“个体对他人、工作或 学习对象、以及自我的评价和行为变化”;压力是个体的即时性反应,而倦怠则是一种长期 演变的过程;压力有良性压力与不良压力之分,即在外界压力适当和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情 况下,压力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反之,压力过大则会造成负面影响,而 倦怠或学习倦怠只会对个体造成负面影响,等总之,我们似乎更应将学习压力当做一种刺 激,而将学习倦怠看做一种反应,且压力仅是导致倦怠反应的刺激源之一,因此,学习倦怠 与学习压力是不同一层面上的概念2、 学习倦怠与厌学感的区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 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从对厌学的描述上来看,更应把“厌学”看做学习倦怠在情绪维 度的极端表现,即学生在情绪层面已经到了“对学习极大排斥”或“放弃学习”的程度,而且, 厌学的发生对象也一般被限定为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

相比而言,学习倦怠则是一种普 遍存在的心理与行为现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未必有必然联系;从其内涵上,不仅包括情绪 维度,还包括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等方面还有研究者将学习倦怠视为 “乐学”与“厌学” 间的过渡状态,即倦怠可通过适当手段转化为“乐学”,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化为“厌学” 在两者的区分上,则强调“厌学是一种极难改善与调整的状态,而学习倦怠却可以完成如上 所述的转化;产生倦怠的学生虽有消极情绪,但一般不致放弃学习的程度,而厌学的学生则 对学习持极端厌恶的情绪”本研究认为,学习倦怠与厌学感的区分还表现在:厌学感仅能表示学生在学习层面上极 端的负面状态,我们可以为厌学确定某个临界点,而对学习倦怠来说,我们很难也不应确立 一个量化尺度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倦怠的“标准”,而是应以动态的视角分析其学习倦 怠的表现形式与演变“趋势”,例如,我们应将研究侧重点放在诸如“学习倦怠程度的变化趋 势”而非“有哪些学生达到了学习倦怠的程度”3、学习倦怠与学习焦虑的区分“焦虑是指个人预料会有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 态”学习焦虑则是焦虑在学习层面的反映,可解释为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后 果或威胁的紧张、不安与恐惧情绪。

按照上述对焦虑和学习焦虑的理解,学习焦虑指向的是 还未发生的教学事件,而学习倦怠则既可能指向已经经历的学习体验,也可能指向后续的学 习生活;焦虑表现为“紧张”与“不安”情绪,而学习倦怠情绪于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抵触”、“冷漠”情绪与低效能感、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不仅在情绪体验上有细微差别,且学 习倦怠的内涵更为丰富;焦虑并不总是无益于学习,有研究表明,高焦虑有利于解决低难度 的学习任务,且对于那些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高焦虑更能促进学习,而学习倦怠主要 表现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从对学习的影响方式上看,学习焦虑更倾向于在阻碍个体进行心 理加工的表现,如有研究表明高焦虑会增加工作记忆的负荷,从而要么降低任务完成的正确 率、要么增加反应时间,而学习倦怠则倾向于个体在情绪耗竭、效能感低落或人际关系紧张 等非认知方面的表现,对个体认知的影响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