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与应对策略纵观 30 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 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 又对全球经济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 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开展, 并成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中美贸易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并呈现出长期性,频繁性, 复杂性的特点, 因此对中美贸易及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并对促进中美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中美摩擦的原因(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原因1. 中国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及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 然而不管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型产品,中国的加工大都与劳动密集环节, 因此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且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对美国出口, 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遭遇其贸易壁垒的限制。
2. 中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差 , 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 分析和传递系统 , 国际营销谋略不足 , 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有时 , 美国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中国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 , 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 , 中国企业仍不改变原有的出口战略 ,继续涌入美国市场、竞价销售 , 使自身陷于被动境地 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相对落后 , 大量企业甚至害怕或不愿与发起贸易摩擦国家的企业“对簿公堂”有关资料显示 , 在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 , 有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应诉 , 而是采取改变出口产品规模、型号或转而向别的国家出口的措施 , 致使美国等国家易于做出肯定性反倾销裁决3.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从以汉密尔顿、 李斯特等为代表的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到当代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战略性贸易政1 / 3策,都为各国政府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各国普遍根据 WTO规则,把贸易政策法律化、制度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合法化,成为限制进口、阻碍竞争的有效手段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两面性, 在出口贸易上要求各国开放市场, 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在进口贸易上则倾向于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这种政策主导下, 只要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增强, 从而引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加入 WTO,对美出口迅速增加,因而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矛头指向4. 国际贸易则具有不公平性 某些国际规则不够清晰, 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制造贸易摩擦的空间;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公正地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某些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甚至沦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工具 ; 三是美国等贸易大国甚至可以无视国际贸易规则或滥用国际贸易规则 , 采取单边行动正因如此 , WTO成立以来 , 贸易救济措施滥用现象严重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原因1. 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 , 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今后可能与之相抗衡的中国出现 , 特别是中国经济在过去近 30年里持续快速发展 , 而美国经济保持相对较稳的增长 , 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引起美国的担心艾华 ( 2005) 指出 , “中美贸易摩擦高发期的到来 , 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崛起过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回避的现实 , 而且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2.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架构中 , 利益集团特别是经济利益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对美国某些产业和利益集团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 , 要求政府对与其竞争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而政府为寻求政治支持最大化 , 往往支持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利益集团3. 意识形态差异中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 , 与美国倡导的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差异很大 美国固有的意识形态使其对中国的崛起很不放心 , 不少人对中国的人权和政治体制持有异议 , 往往将双边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挂钩 , 要求中国接受美国提出的政治条件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2 / 3(一)加强宏观协调中美贸易摩擦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过程中 , 成熟的中美经贸关系必然出现的正常经济现象要以维护和巩固中美关系为原则 , 以促成中美长期稳定战略关系为目标 , 以协商方式来处理 , 使贸易摩擦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中美政府和经济管理领导层应建立、完善高效率的国家常规协调机制 , 加强互访、交流、了解、 磋商和协调 , 妥善解决双方之间的一些贸易分歧潜在的问题要积极利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 ,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不仅可以将双边贸易争端提交给 WTO争端解决机制 , 而且应当积极主动地从解释和运用《中国加入 WTO议定书》角度向 WTO提出抗辩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低端 , 粗放型贸易扩张使得中国产品容易遭受贸易摩擦 , 并使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 ,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最根本的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要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 , 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内需结构 , 大力推动国内经济的一体化建设 要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支撑 , 充分利用全球性知识和技术创新资源 , 逐步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和差异化优势 , 加快中国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升级 ,使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贸易渠道,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独立性三)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要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之间跨部门和跨机构的协调制度 , 加强商务部、海关、商检、进出口商品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 , 实现各部门和机构间的信息共享 , 做到信息渠道广泛、调查研究充分、信息加工分析能力强、信息传递迅速和反应及时目前 , 中国商务部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级预警机制 , 各地可由外经贸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多层次的预警网络 , 对本地出口产品情况进行监测 , 重点监测对美出口产品 , 及时分析、确定重点预警产品。
行业协会是贸易摩擦预警和应诉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制度创新 , 充分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 通过体制改革改善行业协会发展环境 , 推动行业协会市场化发展 , 努力促成行业协会独立发挥作用的新格局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