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06651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 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手收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1.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

2、决定作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这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 教育相对独立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 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

3、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广义上说,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 的构成体,有事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1.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校园文化1. 校园文化的概念

4、及特征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 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文化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构成,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 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特征:1.互动性2.渗透性3.传承性2. 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3. 理想文化的创建策略:(1)主题总揽策略(2)个性塑造策略(3)传统拓展策略(4)重点突破策略 学校校绩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成的平行性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

5、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任务: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等。孟子:“万物皆有备于我”,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本性的根源。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塞格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优生学的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里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里发展由种系发展所

6、决定(复演说)。(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强调“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焉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但可以任意涂抹。教育漫画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情况如何,我可以任 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但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

7、的现实性,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例子。“用 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命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 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 不正确的。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二)环境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是指社会环境。1.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2.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首先,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其次, 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

8、度和水平。3.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 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三)教育(学校教育)1.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 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3.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发展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性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9、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驱力,个体社会射箭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流 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 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违背该原则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种 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10、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 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苏联心理学家伟国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 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 候。“跳一跳,摘个桃”。(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指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因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所谓关键 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额发展期。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 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