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06645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素有文件名邦、滇南邹鲁称益的建水县,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总人口51万。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同意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关键风景名胜区,使建水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建水历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域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因为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很多,含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

2、、桥和民居达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其中含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经典建筑: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约万平方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雄踞红河岸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土司府署;在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指林寺;历经风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的朝阳楼;被列为中国18座著名大型古桥之一的双龙桥;含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园;历史文化名村团山等。另外,县境内还有被称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和以云龙山、黄龙寺、哈尼山寨、绵羊冲水库、曲江温泉渡假村等为代表,融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光为一体的关键景

3、区120多处,成为建水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含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建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优厚的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曾被省、州政府列为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发展基地,每十二个月有数万吨蔬菜销往我国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现在,农业作为建水的关键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实施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效,全县酸石榴已发展到万亩;成功种植万寿菊2465亩,项现在景很好;种植优质甜橙万亩;正在建设中的5

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有万亩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优质稻种植达8万亩。多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科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保持了科学、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出成体系建水县域内土地、矿产、生物、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有锰、铅、锌、锑、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二十多个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其中尤以锰、铅、锌、矿储量最大。凭籍本身的资源优势,现在建水已初步建立了以冶金、化工、制糖、食品、陶瓷、建材为主导,机械、交通运输、五金等行业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产地和放电锰的

5、关键产地之一,精锑、高锰酸钾、砂仁补、锰铁、紫陶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美国及香港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域。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827元。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建水的工业正朝着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传统工业为骨干、乡镇企业为基地的方向发展,生产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在不停提升。交通畅达通讯便利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现在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形成网络,国道323线横穿县境,蒙 自 宝 秀 铁路经过县境并和滇越铁路相连通,县内公路达千余公里。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公里,距边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飞机场80公里,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发达的交通和良好

6、的通讯条件把建水和世界连到了一起。潜力巨大前景宽广改革开放以来,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潜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资源和各方面的优势,促进经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研究制订了十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绪: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方面发展为根本,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旅游带动型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可连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

7、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巩固提升冶金化工建材业,加紧脱贫致富、建设小康和实现当代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方面发展。关键作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制糖等传统工业,加紧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全力支持电解铝、红河钢铁、高锰酸钾等关键项目建设。二是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旺盛势头。关键加强市政、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建设,以两条高等级公路完工为契机,调整完善全县公路网络,提升乡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亚铁路建设,作好建水境内的各项工作。

8、三是加紧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城建工作标准,关键加紧县城北部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老城区的保护恢复工作,抓紧编制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认真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保护和风貌恢复建设管理细则。树立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好友到建水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四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紧实施35210工程,即建成5万亩酸甜石榴、5万亩万寿菊、5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优质甜橙、10万亩优质稻生产及加工等五大产业。为吸引外商外资,共同建设开发建水,多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招商引

9、资纳贤的优惠措施,对来建水投资、经商者在资金、土地、厂房、用工、水电等方面给很多优惠,并编制了新区发展计划,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马上通车,县城至陈官的道路马上建成,根据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思绪,对老城区东林路、红井街、关帝庙街实施了保护恢复工程,加大了新区开发力度,北门新区路网改造和西林小区到零公里灯光亮化工程全方面完工,城市供排水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正在改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哈尼族硭鼓舞于2021年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中荣获山花

10、奖,投资环境日益改进。建水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富饶而待开发的宝地。热情好客的建水人民热诚欢迎我国外好友来建水观光旅游,投资经商,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一切有远见卓识的好友,全部不会坐视建水的巨大潜力和宽广前景。人文景观建水朱家花园介绍朱家花园在建水县城内建新街,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素有“滇南大观园”之誉。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谓卿弟兄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该建筑占地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经典的并列联排组合民居建筑群体。房屋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个。整个建筑陡脊飞檐、雕梁

11、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部署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改变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游客身在其间,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朱家花园现已成为集住宿、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含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旅游景点。现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又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苑”共间客房供游人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法。建水文庙介绍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奠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主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所,清代增到多所。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年 ,至今己有多年的历史。经历代数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留完

12、好程度,全部仅次于山东孔子故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根据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取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部署多个单体建筑。原关键建筑包含: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个,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他个建筑全部得到较为完好的保留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选之地。建水文庙现为“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张家花园 团山民居张家花园坐落在建水城西十三公里的团山村,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系张氏私人住宅。房屋

13、平面布局基础为建水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组规模较大、建筑质量很好、保留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整组建筑造型幽美,斗拱正檐,屋角起翘,屋面反曲有举折呈流线型,一色的灰调文,给人舒适之感;雕梁画栋,名人书画无一不备,极富装饰性;雕镂精巧的花格门窗扇,古色古香、铺地、柱础、窗下坝墙、门垛和照壁全部很有特色。总而言之多而不繁、艳而不俗、朴实而不呆滞、简单而不粗陋,含有建水民居的关键特点。张家花园建筑规模在建水民居中可称第二位,而建筑质量。完好程序,文物价值则可称为首位。解放战争时期,张家花园是云南地下党统战组织“九人团”的一个活动点。天缘桥建

14、水城东十里外的天缘桥,横跨于沪江河上,为三孔百拱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 年 ,嘉庆三年 年 重修,为三孔石桥,跨河米,正中建有二屋重檐亭阁一座,覆以八角赞尖顶。底层为桥面通道,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高坡,各向东西方向屈曲,形成一个横写的“”型,如同游龙通常,马上弹身飞腾。正桥加引桥全长米,两旁镶有一米多高的块石栏杆、石雕狮、象各一对雄踞桥头,“每当日空雨雾,状若长虹之下饮,而首尾之婉蜒,则础牙鳞集,雁齿横施,矮如游龙,其形势之奇特,又为临郡增一大观。”桥南端有一石室碑亭,长米,宽米,以高米的三棵石柱支撑,桥亭内有碑刻七块,记载建桥始末及其功德,书法甚秀,其中清代雍正八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保护环境及桥

15、周围环境的乡规民约,教授称“这是中国依据文物的主要文件。”高级古建筑教授罗哲文考察后,称赞此桥的设计“是很科学的。桥建成形,是为了减缓坡度,便于车子和人通行,车子好上,人走起来不累。”双龙桥久负盛名的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城西三公里处,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横亘于南盘江支流的沪江河,塌冲河交汇点上,因两河如同双龙婉蜒盘曲而得名。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初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续建十四孔,和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米,桥面宽米,宽大平坦。桥上建有亭阁三座,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中一阁层累为三,高撤云霄,前后两阁相互辉映。成丰六年雨辰 年 ,三阁毁于战火。光绪二十二年 年 动工重建,至二十四年落成,比旧图为宽大,中间人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二十米,边长十六米,层檐垂叠,檐角交错,雄伟壮丽。底层为桥身通道,拾级登楼,可远眺万倾田畴,千家烟火,群山起伏,波光鳞鳞等山青水韵。南端桥亭为重檐攒尖顶,檐角正翘,玲珑秀丽。可异经端桥亭已毁。建水双龙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桥梁,它承袭中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体,凝结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中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主要地位。一九六五年,中国桥梁教授茅以升考察后认为应列为中国现存大型古石桥之列。该桥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