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0659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瓷ftj卷史话CfRAMlCS INDUSTRY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冯祖辉石湾彩石陶艺工作室佛山528031陶瓷文化是中匡数千年文明的精髓部分。广东佛 山陶瓷艺术源远流长。佛山澜石镇河宕曾出土了新石 器晚期的彩陶杯、蓝纹红陶釜,证明了中国文明史距 今已有五六千年之久。广东佛山的石湾陶瓷艺术在经 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历尽数 千年的沧桑,至今依然绽放出灿烂的异彩,显示其特 有的魅力。唐宋两代是佛山制陶业的重要发展时期。1957年 以及1972年先后在石湾大帽岗和南海奇石村发现了唐 宋窑址。陶瓷的大扌匕量生产,使佛山成为岭南地区重 要的陶瓷基地,产品除供应国内所需,

2、更夕岛到海夕卜。 当时佛山艺术陶瓷制作已具相当高超水平。佛山陶瓷业的迅速发展,则始于明代。明朝嘉 靖年间(1522-1566年),佛山陶瓷业出现了专业 化分工,产生了行会组织,使石湾成为陶瓷的中心 基地。在广州当时的出口商品中,陶瓷出口屋排名第 二,仅次于丝织品。当地的陶艺家利用本地丰富的陶 土资源,研发出数十种颜鱼各异的色釉,并因势利 导,塑人物以不施和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的肌 肤,取得了 “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而器皿处理上则以浓厚多姿的釉彩掩盖陶胎的粗糙, 同时吸纳各大名窑的釉色和造型,生产观赏价值和实 用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器皿,尤其是仿钧空产品取得了 很大成功。进入清代,佛

3、山陶瓷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在乾 隆年间,陶瓷制造业分为大盆行、白釉行等23行。其 中白釉行生产中小型产品,在240个品种中,绝大部 分是艺术闻瓷。而专产大件器皿的花盆行品种之繁多 为23行之冠.其中尤以艺术韵味独特的花脊称著。而 举世闻名的“石湾公仔”(石湾人物雕塑)更是取得 辉煌的成就。石湾公仔吸纳、仿造当时各大名窑精 华,如仿钧窑冰裂纹釉、乳浊釉,仿建窑鹤鹄黑釉, 使石湾公仔增加了缤纷多彩、高雅古朴的釉色。而仿 耀州窑刻花、仿磁州窑黑白彩绘和红绿彩绘,丰富了 石湾公仔的装饰手法。借鉴江西吉州窑中舒窑的与众 不同的艺术韵味.更奠定了石湾公仔在当时陶艺界的 坚实地位=清代产生了以黄炳、黄古珍、

4、陈祖等一批 陶塑名家,代表著当时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黄炳, 出生于制陶世家,擅长捏制鸟兽和人物,尤精于塑造 鸭、猫等动物。其动物多以胎骨泥为胚,不施釉彩, 借鉴工笔国画手法刻画体毛,并以时钟发条勾勒胎 毛,形神逼真,开创了石湾陶塑“胎毛技法”的先 河,对后世影响很大。黄古珍精于制作器皿,他借鉴 宋代吉州舒窑的彩绘风格,结合石湾的各种彩釉,以“仿舒加彩”的独特手法拓展了石湾陶艺的广阔领 域。而陈祖则撞长瓦脊人物,他不着重于人物的小节 刻画而注重于通过塑造人物的面目表情来反映人物的 内心情绪,为“意塑派”的先驱。民国石湾陶塑艺术的锻舞,以陈渭岩、潘玉书的 崛起为标志。陈渭岩制作的作品工整雅致,无论人 物、动物和器皿都以精细见长,又善于仿制古代名窑 的颜色釉,开拓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石湾陶瓷仿古作品Ceramic Science &A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