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06578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张本旭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着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的多重功能和奠定作用,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阅读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知识教育的形象化题材,是伴随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粮食。试想,如果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其语言的积累就会随之增多,那么他们理解语文教材也会容易很多。因为其他学科也有识字的必要性,所以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的。小学是出于学习的起步阶段,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必然会存在一定难度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重点和难点。本文笔者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一、当前阅

2、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虽然课程改革后,部分教师也重视发挥学生的这一作用,但由于教学设计不合理,而课时有限,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启而不发,设计了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无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语文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语文教学课堂缺乏学生主体作用的支撑,教学效果不理想。(二)学生缺乏阅读积累目前,学生缺乏阅

3、读积累的问题十分严重。部分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自读训练,但课时有限;而如果不安排自读,学生的阅读积累薄弱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改善。于是,很多教师选择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有的甚至没有将自读课和讲读课分开。在设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问题过于简单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作用,问题太难学生又无法解决而老师只能越俎代庖。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剥夺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阅读积累不足。(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阅读缺乏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包含了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同个体、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个人经历、心理素质等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同一

4、文本的阅读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流行一种固定的模式,就是学生先进行自然段的标注,并标出疑点和要点,然后再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体。这种教学方式表面上看是从易到难、从点到面、逐步深入,但实际上却违背了语文阅读有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原则,使得学生在完成后,只获得了一些零碎的知识,而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对文章的内容及创作目的等都一知半解,显然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美感。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一)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后跟学生讲一些关于阅

5、读某书的读后感,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些阅读作业,比如说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书中,有一篇课文叫做秋姑娘的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回答这封信的内容以及这封信具体是指什么,然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心得,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二)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小学是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对于许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其自控能力比较差,对阅读的教材没有进行选择就读,只管是否有兴趣,而不管内容是否符合自己。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工作,哪些书适合小学生来读,哪些书不在他们所理解的范围内,都要

6、进行详细的归类,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阅读。就像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就非常适合小学生来读,那就是大海睡了,这篇课文不仅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而且文章中含有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阅读之前,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心思还未成熟,对于一些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来理解文章。其阅读的方法如下。在初步阅读时,要对文章的大意有一定的了解;细读文章时,就要对文章的层次掌握,比如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有两首古诗,分别

7、是春雨和春晓,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这时学生就可以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不懂的地方要问教师,然后教师给予指导。这样就能让学生养成自动阅读的好习惯。对于一些容易理解的文章,如二年级下册中母亲的恩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的整体概要是能够明白的,但是更深一步的含义还是需要教师来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发挥着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单独的思维空间,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再进行其指导和讲解工作,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知识更巩固。换一种说法,就是更深次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总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全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