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06521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走进大自然作者苏晓萍 无锡市滨湖区育红小学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景色旖旎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这些都能让孩童欣喜和好奇。尤其是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颜色,可以带给孩童丰富的视觉感受。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是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美术的重要一课。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认识色彩、体验色彩、游戏色彩、创意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色彩、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为小学阶段以至更高学段的学习奠定积极、向上的学习基础。学生情况:鉴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课为小学美术教材的第一课,因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过高。教师需

2、要做的是提供或准备多一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而对大自然中物象的形状要求不宜过高,对大自然体验过后的色彩感受表达也应该以游戏的形式为主,比如涂一涂、洒一洒、喷一喷、印一印等方式。多样化的色彩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感觉是在“玩”的氛围中认识色彩、观察色彩、表现色彩,真正能让学生对色彩的表现欲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彰显。教学方式、手段:本课是第一册第一课,它的基础性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对于美术课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并不熟悉,加之动手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对美术的工具和材料做详实而感性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认识并能操作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法、示范法、讲解

3、法、赏析法、实践操作法等进行教学。教师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

4、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教学设计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C. 尝试:学生刷颜色,用小喷壶喷一喷雨

5、姑娘就来了。D. 赏析:你的画纸上下起雨来了吗?雨下的大吗E. 小结:雨雾朦胧的大自然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想不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美丽容颜呢?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设计意图:学习用颜料涂颜色的基本方法,并借助小喷壶使画面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体验美术表现的创意乐趣,激发绘画学习的浓厚兴趣。2. 揭题“走进大自然”。(出示课题)过渡:刚才来了一位雨姑娘,把我们的画纸弄得湿漉漉的。现在雨过天晴,彩虹姑娘来了。3. 复习巩固旧知识。(红橙黄绿青蓝紫)从蜡笔盒里找出彩虹的颜色,并鼓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学生找出七种

6、颜色后,在画纸上添画彩虹。设计意图:创设邀请彩虹姑娘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复习7种基本的颜色,掌握和巩固色彩的基础知识。过渡:天空说彩虹是她美丽的发卡,不知大海深处是否也同样的五彩缤纷? 二、欣赏海景,尝试表现,学习色彩拓印的方法1. 宽阔无边的大海总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小朋友你能从颜料盒中找出大海的颜色吗?(学生找出蓝色颜料,挤在调色盘中,再加水调和涂画在纸上。) 大海里还有些其它的什么颜色呢?(PPT珊瑚、海草、鱼等)学生观察颜色并从颜料盒中找到它们。(播放PPT学习拓印方法)尝试用纸团来拓印颜色,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设计意图:先观察再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的视觉素材

7、。设计用纸团来拓印颜色的作业形式,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倾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教学难度,凸显了本课以色彩学习的教学重点。过渡:大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颜色,爱美的大地姑娘也不甘示弱,每个季节,她都要换上一身美丽的衣裳呢。三、观察四季,感受变化,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1. 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2. 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春、夏、秋、冬与红、黄、绿、蓝)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4. PPT四季近景:春花朵说颜色找出颜色夏干裂地面、荷花说颜色找出颜色秋秋叶、小麦说颜色找出颜色冬雪景、枯叶说颜色找出颜色5. 学习色彩叠加变化的小技巧:(播放PPT学习色

8、彩叠加的方法)“小朋友,我的本领可大了!先涂一种颜色,然后在上面再加一种颜色,就会变成新的颜色。不信你来试一试。”请12个学生示范两种颜色的叠加,观察色彩的变化。设计意图:从大体到细节观察大自然的四季色彩,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习用油画棒做色彩叠加,观察新颜色的产生。了解不同绘画材料进行色彩练习时产生的不同效果。6.(PPT欣赏)学习大师画中的色彩叠加小技巧。过渡:一起来试试色彩叠加的方法,给我们的四季图添上丰富的颜色。7.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技巧,把四季图添加上丰富的颜色。8. 作品赏析: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四、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的色彩变化1. 大自然清晨、晚霞的对比赏析。“多彩的大自然真像一个

9、爱美姑娘。她一会儿披上了清新素雅的衣服,一会儿摇身一变又换上了光彩艳丽的服装。画家大师们也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并把她画到了图画中。”2. 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的变化。3. 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4. 学生作品中也画出了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变化。“小朋友也发现大自然是有小小脾气的,有时不高兴会挂上一张阴沉沉的脸,有时又变得心情愉悦。”设计意图:采用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比较在不同光线下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从不同地点至同一地点的,逐渐深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色彩知识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地分析,只需给学生以审美的提升。五、结语晨曦也好

10、,雨雾也罢,总有它们动人的方式。今天,我们一块儿感受和描绘了多彩的大自然。小实验:闭上眼睛,一片漆黑。启发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有了光的缘故,是光线让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缤纷之窗。推开窗户,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美妙而神奇的知识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设计意图:小小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光的重要作用,有了光,大自然才会变得五彩缤纷。也许小实验并没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原理,但足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思考、善于动脑。作业要求1. 第一次小练习,学习基本的使用颜料的方法,尝试调色和涂色,并借助小喷壶制造特别的画面效果。2. 第二次小练习,辨别几种

11、颜色,并学习用拓印的方法呈现几种认识的颜色。3. 第三次小练习,观察自然,寻找色彩,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创造新的颜色。教与学的评价1. 第一次练习,学生只需要学会最基本的用颜料、调颜料、涂颜料的方法。因为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学生能够大胆尝试、投入兴趣地参与美术活动,就基本达成了教学的任务。复习巩固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常用的颜色,了解学生在小学之前的美术学习状况。如果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说明掌握情况良好,教师应给予表扬;如果情况不理想,教师以鼓励为主,并即时地复习旧知。2. 第二次练习,进一步地接触颜色。引导学生分辨出所见的几种颜色,并借助纸团等简易的媒介工具来拓印色彩。在游戏性的色彩转印活动中

12、,色彩会出现部分叠加,如果学生能发现新的颜色,说明学生已经关注到了色彩的变化,学会了基本的观察方法。3. 第三次练习,用油画棒做色彩的叠加练习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互相观察发现产生的新颜色,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只要学生能明白是新的颜色或倾向于哪种颜色,教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如果学生说错了颜色,这也是年龄的制约,教师可以适当的辅助指导。反思和总结 基于一年级新生的能力特点以及“走进大自然”这课比较宽泛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传统的导入、新授、练习、点评教学模式似乎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一次探索性的设计,以看看、说说、练练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结构。对于大自然中丰富的自然风

13、光和自然现象,我做了目标性的筛选,缩小了教学点,把学习内容定位在体验和表现大自然中的多彩颜色。本课共分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尝试使用颜料和毛笔,练习调色涂色,学习基本的涂色方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这一环节引导他们配合小喷壶的使用,使画面增加艺术效果,并使涂色练习的过程趋向游戏化和趣味化。低龄段的学生比较接受情景化的美术课堂,喜欢童话般的语境。因此,我让彩虹姑娘来“唤醒”学生的记忆之窗,复习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常用的颜色,在辨别观察涂抹的过程中,巩固了以往的学习经验。第二部分,是以观察颜色为主。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自己所见到的颜色,也能比较迅速地在颜料盒中把它们找到。学生们通过

14、语言和动作,更深入地来接触颜色,认识颜色。练习的形式,也以趣味性为重。让学生用易得的小纸团,蘸上颜料印一印。在游戏般的活动中,体验色彩表现的趣味。第三部分,学习细致地观察颜色,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从中发现新颜色的产生。这个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四季,发现四季的丰富色彩。观察后的表现,也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为主。第四部分,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光线的变化所产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对于多样而趣味化的作业形式非常喜欢,练习过程十分投入,三次练习效果明显。下课后还有学生拿着喷壶在画纸上使劲喷,显然对创作的兴趣是意犹未尽。事实告诉我们,兴趣

15、真是最好的老师。小喷壶、小纸团、颜料、毛笔等等,学生们的感觉就是在游戏和玩耍。这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作业形式多样,作业要求也同样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描绘大自然中具象的形态,只需用涂涂抹抹印印的形式来表达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也许稚嫩的小手让颜料滴答下来、让颜料糊在一起,但个性化的张扬的作业效果述说了孩子们的创造。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是真正呵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环节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了些,练习有3次。虽说练习的要求不高,但一年级学生的协调能力不强,所以使得教学时间有些紧张。结尾拓展的小实验不是很成功,大多数学生以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眼睛的缘故,也许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不充分。虽说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还是有部分孩子还有些一知半解。不过有遗憾才会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不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