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06454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毕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徐州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 的策略和方法探析姓 名: 院 系: 体育学院 学习形式: 函 授 年级专业班级:10体育教育(本)指导教 师: 徐州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印制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析摘要:在整个小学阶段中,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为体育教学,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它本身就是人为的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

2、)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关键词:挫折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0前言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天真、活泼、积极上进,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任性、娇气、自理能力弱、害怕面对挫折等不足,这是目前家长、老师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比较稚嫩.。教师应该对成长中的小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挫折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战胜挫折

3、与失败,帮助他们培养适应能力,以积极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竞争的挑战。这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未来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中,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为体育教学,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它本身就是人为的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

4、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把握好体育教学的特点,因势利导,探索和形成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挫折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涵义与成因1.1挫折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涵义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或者是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什么是挫折教育呢?有不少教师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给学生吃吃苦头,这是十分错误的。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挫折

5、教育是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在失败时如何尽快调整好心理平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去获取成功。这种教育方式能强化他们的坚强意志,增加他们的定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屡战不败打下基础。1.2小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的原因1.2.1激烈的学习竞争目前形势的教育,甭说高中、初中,就连小学,考试都如同家常便饭,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学生一般都对自己的成绩抱有一定的成绩期望,一旦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就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特别在当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学生学习失败后往往遭受冷遇、歧视、斥责,使学生处于焦虑

6、状态,以致心理受挫。1.2.2孤立的人际关系小学生天真幼稚,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很容易会产生一些问题,遭受心理挫折。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没能如愿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到一组,或在活动伙伴们之间的一句玩笑话而想不通,而产生心理受挫。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会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遭受心理挫折。1.2.3意外的刺激意外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如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重大事故等,往往会使学生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心理。2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2.1利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

7、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意志力的重要时期。对于在父母万般呵护、环境优越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而体育教学是磨练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环境艰苦特殊,体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使学生更能有效的面对挫折,也就更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利用自身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如我所在的村小,周围是田野,利用这个优势,每年冬季时候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就会组织学生进行冬季越野赛,围着村庄和田间的小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8、时,又不停地为自己鼓劲加油,努力拼搏,到达终点。2.2利用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所以,教师要有心组织一些集体体育活动项目,如分组接力赛跑、小组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因为这样的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在集体项目中,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这样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

9、自已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2.3 “公正”裁决,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的时候有意将比赛结果颠倒裁决,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不公”,激发“不满”情绪。使情绪得到渲泄,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考验意志,锻炼胸襟的目的。在一些课堂比赛中,教师有意将比赛结果颠倒裁决,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不公”,激发“不满”情绪。使情绪得到渲泄,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考验意志,锻炼胸襟的目的。如在 “拔河”比赛中,判以微弱优势取胜的一方输,原因是其占据了有利地形上坡。2.4侧面引导,勇于承受失败、经受压力、保持乐观心态。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在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时,输了就说:“不

10、玩了,没意思!”在800米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在围第一圈前200米时还认真坚持的跑,可还是落在最后的同学,很容易就气馁了,干脆不跑了。分析一下,学生在遇到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成功不会太遥远。小学生中总有一些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教师利用时机,适当使他们经受一些“打击”,承受一定程度的思想负担,然后再抓住时机,循循善诱,耐心教育,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

11、如某学生爱出风头,且又不听劝阻。在体育活动中,故意让他去做难以完成的动作,使其在遭到“打击”后,能冷静思考,在紧接着进行耐心说服,使其认识自己的缺点,改变作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以乐观的心态参与竞争。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乐观心态与班级和谐、同学和睦相关联,同时也来源于教师的乐观自信、幽默豁达,来源于教师克服困难的积极心态。体育教师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最亲近的成人,也是他们仿效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将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毅乐观的性格和精神,

12、首先要以身作则,对人生、挫折等要有正确的观念、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良策,即使在工作中面临极大的困难,也要沉着冷静,决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副唉声叹气、无能为力的样子。如果看到学生遭遇困难,教师应给学生一种提起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念。3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需注意的问题3.1要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心理耐挫力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好,更不是越多越好。正确的挫折教育是应该是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的,尤其是心理正在发育、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只会起负作用。因此为学生设置的情境

13、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学生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过度、过多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与信心,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挫折教育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3.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了依赖感,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老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挫折教育。3.3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学交流的

14、机会。克服挫折不一定是学生个体的行为。经常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观点,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帮助自己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同伴群体中,小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小学生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3.4设置挫折情境要谨慎在体育教学中,挫折经验的获得,往往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一种不经意的自然结果。如果有意识设计的挫折情境让学生预先获知,一方面可能将会使

15、学生被动应付,学生往往把吃点苦、经历点不平,当作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那便无法融入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系统,不能提高他们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反感心理,并表现为攻击或退缩的反应行为。为此,要求我们在设置挫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差异性,要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热情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另外,切忌对单亲家庭、残疾学生及能力不及的学生随意设置挫折情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教师更要多鼓励,让他认识到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学生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如果对于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指明克服困难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学生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到达最终的目标。4结论与建议4.1结论总而言之,让“挫折教育”走进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到我们的体育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