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06310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1.粘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上皮类型与部位相关,主要有两种类型: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纤维细密,有丰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组织和腺体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一般为1-2层2.粘膜下层,为较细密的结缔组织有较大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多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有皱襞,粘膜与局部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皱褶称皱襞3.肌层,通常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口腔、咽、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大局部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 肌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4.外膜,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2、 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二、食管一粘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粘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组成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粘液性的食管腺 食管腺周围常有较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小结三肌层 分内环、外纵两层,上段为骨骼肌,下段平滑肌,中段兼具二者四外膜 为纤维膜三、胃一粘膜 外表有胃小凹不规那么的小孔,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腺通连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由外表粘液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外表粘液细胞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含大量粘原颗粒,HE染色不着色,故胞质透明或空泡状分泌的粘液覆盖于上皮外表,对其有保护作用2.固有层回忆 : 4分钟用文字简明

3、回忆眼球壁和膜蜗管的结构。概述 : 2分钟文字直接指出消化管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10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重点讲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1指出消化管壁从内到外分4层。2.粘膜层是组织学上区别各段消化管的主要部位。交代粘膜的组成,指出粘膜肌是消化管特有的结构。3粘膜下层为较细密的结缔组织,在食管、十二指肠等此层有腺体。3简单介绍肌层和外膜,指出纤维膜和浆膜的区别。食管: 10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简单介绍食管的结构。 1指出食管壁从内到外分4层。2.强调粘膜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含食管腺。3指出肌层在各段食管不同及食管的外膜为纤维膜。胃: 20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及电镜图重点

4、详细介绍胃的结构及功能。 1指出胃壁从内到外分4层。2.强调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不含杯状细胞。粘膜外表有胃小凹。3指出固有层内含胃腺,重点介绍胃底腺:教案续页根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为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分散平滑肌细胞等含有大量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据其部位与结构区分 胃底腺,分布在胃体和胃底部也称泌酸腺。为单管腺分支管状腺,腺体分颈、体、底三部1主细胞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的底部与体部 细胞柱状,核圆,居基部;基部胞质强嗜碱性,核上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溶解呈泡沫状 电镜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与兴旺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

5、多圆形的酶原颗粒 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腺细胞: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2壁细胞parietal cell 又称泌酸细胞,腺的颈、体部较多 细胞较大,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强嗜酸性 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分泌小管,腔面有微绒毛。分泌小管周围有小管、小泡称微管泡系统;还有大量的线粒体等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3颈粘液细胞 数量很少,位于腺颈部,夹于其他细胞间 细胞楔锥形,核扁平,居细胞基底,核上方有粘原颗粒,染色浅 分泌粘液4干细胞 普通标本中不易识别 能不断分裂,分化为外表粘液细胞或其它胃底腺细胞5内分泌细胞3.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行两层平滑肌二粘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6、,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三肌层 较厚,为内斜行、中环行及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四外膜 为浆膜四、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一粘膜 小肠腔面有环行皱襞,粘膜外表有许多肠绒毛,粘膜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兴旺的微绒毛。皱襞、肠绒毛及微绒毛扩大小肠外表积1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1吸收细胞,数量最多 呈高柱状,核椭圆,位基部,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电镜见为微绒毛是消化吸收重要部位,可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营养物质2杯状细胞 散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渐增多 胃底腺的组成。 主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强调主细胞

7、分泌酶原,与自身的保护机制有关。壁细胞的光镜、电镜结重及功能。结合临床提及胃大切导致贫血的原因为缺乏内因子。4粘膜下层联系临床溃疡侵犯到粘膜层可至大出血。5讲述胃的肌层与自身的功能有适应,因而较厚小肠: 20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及电镜图重点详细介绍小肠的结构及功能。 1指出小肠壁从内到外分4层。2.强调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等。教案续页根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3内分泌细胞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空肠和十二指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小肠腺为单管状腺,由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又称Liebe

8、rkuhn隐窝,直接开口于肠腔 小肠腺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与粘膜上皮相同、还有Paneth细胞和干细胞1Paneth细胞 为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体底部 细胞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 合成吞噬素和溶菌酶等,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的作用2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的下半部,普通标本中不易识别 能不断增殖、分化更新为其它小肠腺细胞*肠绒毛,为小肠的特征性结构 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 肠绒毛外表为上皮 中轴为固有层结缔组织,含有孔毛细血管、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还有少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3粘膜肌层内环行与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9、较多血管和淋巴管 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可产生表皮生长因子三肌层 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四外膜 小肠大局部为浆膜五、大肠 分为盲肠附阑尾、结肠和直肠和肛管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一盲肠、结肠和直肠的结构特点(三者组织结构相似) 1粘膜无绒毛,外表光滑;有半月形皱襞上皮为单层柱状,由柱状细胞和大量杯状细胞组成固有层内有大量的单管状肠腺,可见孤立淋巴小结肠腺粗而直,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2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3外膜为浆膜或纤维膜二阑尾 阑尾管腔小而不规那么,肠腺短而少,排列稀疏 固有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淋巴小结突入粘膜肌层,使粘膜肌层不完整。肌层很薄,外膜为浆膜六、小结本次课主要讲述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组织结构及胃和小肠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