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06275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标题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说明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02、 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2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2特点。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 2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22寺点(地位、影响等)。 打比方:生

2、动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 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 XX特点。 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空、逻)。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外”等词语。二、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 平实说明: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靠副词来表达)(2) 生动说明: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

3、生动形象;副词主要考核表示限制、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2、测试类型 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 说明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2) 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 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5) 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 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 另一类是

4、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女口:可爱的, 美味的。(3) 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例: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 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 二、题型训练1、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答题方法:词义(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语境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 密性。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 30斤。这句话中 大约”有什么作用?(表估计、猜测的副词)答案: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说明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 “ 3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2、 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起限制作用的副词)答案: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

6、限制作用;说明水在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但也不排除特 殊情况;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3、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4、 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这句话中的日益” 有什么作用?答:日益”指一天比一天深,说明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日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5、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中的几乎”有什么作用?答: 几乎”表示接近

7、全部,说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6、 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这句话中的很可能”有什么作用?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推测,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可能性比较大, 但不完全肯定。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7、 从目前情况看,全班成绩比较稳定。这句话中的目前”有什么作用?答:目前”指现在和当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全班成绩稳定这一情况只是现在,不敢 保证以后的情况。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8、 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这句话

8、中的一旦”有什么作用?答:一旦表示时间不确定,说明事件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一旦”体现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9、 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这句话中的 黄 金电”有什么作用?答案: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 像黄金一样宝贵。10、 仅仅50年的时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 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这句话中的 仅仅”有什 么作用?答:仅仅”表示时间短,说明老虎数量减少之快,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 严密性。11、 其实,回归反光材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这

9、句话中的主要”有什 么作用?答:主要”表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起主要作用,但也不排 除其他方面的作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13、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 中的好像”有什么作用?答:句中 好像”表示猜测,并非肯定。说明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害怕强烈的日 光,好像”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14、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这句话中的可能”有什 么作用?答:可能”表推测,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可能”体现了说明

10、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15、 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 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这句话中的容易”有什么作 用?答容易”起限制作用,说明小麦患 赤霉病”的可能性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 学性和严密性。16、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这句话中的 尤其”有什么作用?答:尤其”表示强调,说明在有雾的天气里,一些剧烈的运动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这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模式:(1)不能删去;(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如果去掉,和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4)某某词体现了说明

11、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例:(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这句话中的到目前为止、似乎”能否去掉?答案:1)不能去掉。 到目前为止”表示从时间上加以限定,说明的是从现在到以前的情况, 不包含将来。若去掉后,原句则变为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和客观实际不符。若去掉后,表2) 似乎”表示推测,说明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是推测出来的, 达意思太绝对,和现实不相符。3)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问题: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几乎”表示范围,

12、 说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如果去掉,就变成石拱桥到处都有,和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3、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之一”能否去掉?为 什么?答:不能去掉。”之一”说明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其 中一项,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环境问题,如果去掉,和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 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起修饰作用)答:分外”意思是 非常、很”,

13、表示程度,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 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 效果类型的题。(1)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答案: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情况,符合实际情况。大面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2)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 10克而生长良好。答案:据测定”说明了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这一信息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编 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3)在张择端的笔下,清明上

14、河图中每一个市井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形容词)(这是关于生动形象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惟妙惟肖”意思是这幅画呈现的效果十分生动、逼真;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栩 栩如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4、句子加点的词能否被另一个词所替换类型的题答题模式:(1)回答不能替换;(2) 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原词义)(3)解释所换词语意思;(换词义)(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例(1)这些楼的建筑规模和我们小区的规模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不可以换成相同”,说说理由?答:不能, 相当”表示这些楼的建筑规模和我

15、小区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和事实不符,用 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2)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短缺,我国以石油、煤炭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 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将 亟待”换成 需要”可以吗,为什么?答:不可以, 亟待”表示急切,迫切需要。原文用 亟待”一词,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我国 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如果改成 需要”语气平淡,不能体现出紧迫性。所以用亟待”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3)森林能够有效缓解 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 消除”好吗?答:不可以, 缓解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使温室效应的程度减轻; 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和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用原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5、词语顺序能否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