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_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06227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行》教学设计_5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山行》教学设计_5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山行》教学设计_5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山行》教学设计_5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山行》教学设计_5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行》教学设计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行》教学设计_5(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行教学设计山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打算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山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山行教学设计1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自读自悟,合作沟通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沟通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沟通中,

2、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沟通理诗意后,引导学生依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始终伸向深秋季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隐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简单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纳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出诗的意境。山行教学设计2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爽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欣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朝气。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学

4、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实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别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动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老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美丽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观

5、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特别有诗意的诗。)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闻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自读。3、师:同学们、你们喜爱这首诗吗 (喜爱)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

6、再读给同桌小挚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订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师:小挚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方法呀 (学生自由说)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相互探讨、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从这些景物

7、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机点拨: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作倾斜说明、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安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突然叫道:停!停!停!

8、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观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 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生:红叶像天涯的火烧云那样艳丽、那样壮丽。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生:争奇斗艳。生:五彩缤纷。生:生气勃勃。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 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师生共同探讨: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情、生气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还从哪也可看出

9、诗人特别宠爱枫叶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观赏明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同学们、诗人宠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指导朗读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显明地表明了作者对枫叶的宠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宠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其次句(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漂亮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漂亮、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师:你们

10、真是了不得、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着画面说)2、配乐背诵(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五、总结学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畅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六、识字、写字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2指导写霜:说说要留意什么3、老师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1、回

11、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寒山 石径山 行 白云 人家(宠爱 赞美) 枫林 霜叶山行教学设计3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漂亮景色2. 体会诗人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二)介绍山行诗人。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二)学生自由读诗。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

12、式读诗,沟通。(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相识,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觉沟通,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3、句子的理解:(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指名学生沟通研读状况:依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老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究竟是深秋季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

13、读。(2)指导朗读其次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依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依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漂亮的枫林!c、师生齐读。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沟通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配乐齐读a、石头

14、铺成的小路曲曲折折,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隐约可以望见几户人家。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羡中,能看出你们很喜爱这漂亮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漂亮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假如我来到了这片漂亮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三、作业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2、默写古诗。山行教学设计4一、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化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需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敬重学生自身的学问构建以及多元相识是本节课的动身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杜牧的小学语文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