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06218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吴国盛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一提到科学,我们中国人就会觉得它非常(值得)崇敬,因为它好像是一个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呢?不一定。那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副主任吴国盛老师,请他谈一谈他的想法。好,有请吴老师上场。 主持人:请坐。听说你是15岁考上北大的? 吴国盛:对。 主持人:父母怎么会允许你这么小的岁数就上了大学呢? 吴国盛:因为我们那个时代学制是比较短的,上学早嘛,也就跟着上过来了。 主持人:我上学就很晚呀。我8岁才上学。 吴国盛:所以各地的不一样,因为我父

2、亲是一个教师,教师嘛,就可以走走后门,就把自己的孩子给提前入学了吧。 主持人:提前入学是几岁? 吴国盛:因为我对我什么时候上学没有印象。我印象中是三年级有点印象。 主持人:三年级才有印象,那往前推三年不就是上学那一年吗? 吴国盛:学校的一二年级我忘了。 主持人:估计那时候学习不好,不好意思讲。 吴国盛:忘掉了。 主持人:那是哪年考的北大的? 吴国盛:1979年。 主持人:1979年,我还在上高一。考在北大哪个系? 吴国盛:地球物理系。 主持人:地球物理系,现在咱们马上要讲的是哲学问题。 吴国盛: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就考上了哲学系的研究生。 主持人:大学毕业1979年,加四年是1983年,1983年

3、我刚刚进北大,那个时候您已经本科毕业了,我多惨啊,从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就惨。考上研究生了,就变成哲学系的研究生了。 吴国盛:对,对。 主持人:怎么会想到从物理系转到哲学系去呢? 吴国盛:这个当然比较复杂了,一方面就是说有可能我当初考物理就是错误的,因为当时我们知道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流行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先去考理科。 主持人:谁要是刚一开始就选择了文科,大家看不起他。 吴国盛:对。最优秀的理科生要去考物理,当时是这么一个风气,所以大家都跟着那么走下去了。 主持人:我可以说,这是您年少的时候还比较虚荣吗? 吴国盛:那时候不是自己作主,虚荣算不上。 主持人:主要是

4、父母虚荣。 吴国盛:有可能当时,老师嘛,整个社会都这么认为,比如说现在这个社会,他这么引导你,你就跟着走了,虚荣算不上我想。 主持人:那估计是老师虚荣,老师觉得我们这一个班50人,49个人都考上物理系了,我很棒。 吴国盛:那有可能。 主持人:好,什么时候开始用哲学的眼光去思考科学的问题? 吴国盛:那可能在大学就已经开始了吧。 主持人:从本科时代就开始了。 吴国盛:因为那个时候对一般问题比较喜欢。 主持人:你上了哲学系以后,研究科学哲学,你的同学当中是不是跟你一样,基本都是理科背景的,文科学它是比较被动的了? 吴国盛:你说是在本科期间? 主持人:你上研究生以后,你们这个专业的人一般都是理科背景的

5、吗? 吴国盛:我们这个专业是理科背景的人很少,我们专业也就是一两个人。 主持人:好,那今天,吴教授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百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我不知道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观点,有请。 吴国盛:在这个“世纪大讲堂”里谈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是很恰如其份的,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认为是科技的时代,科技的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讲,不见得是很清楚的,因为正因为我们是个科技的时代,所以我们对科技本身反而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过去的100年,究竟有些什么重要的理论建树,它对人类历史有什么重要的影响,这个对于我们很多是受分科教育的同学和我们这个社会来讲,也并不是很清楚,我本人从事的专业是科学史和科学

6、哲学,有义务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过去的100年,我个人的看法,从理论自然科学和应用自然科学的两个方面来看,它分别都有两大潮流,两大主要线索。第一个线索就是古典科学进一步完善,这是第一大线索。古典科学所能发挥的力量,也到达了一个极端的地方,所谓进入超级能量;第二大线索就是古典科学本身的界限开始暴露出来。古典科学所创造的这种超级能量所带来的这种负面的后果也开始表现出来。所以我今天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大主要的潮流和两个主要的线索。 二十世纪古典科学的完善,我们可以以两次革命、四大模型来代表。两次革命,就是物理学革命里面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四大模型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宇宙学中间的大爆炸模型

7、、基本粒子领域的夸克模型、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还有地质学中的板块模型。 这个两次革命、四大模型,可以基本上概括二十世纪在理论自然科学领域的主要的成就,可以这么概括。那么我们知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一方面是一场革命,它对于支配了整个物理学界或者科学界几百年的牛顿古典物理学进行了一场基本概念方面的革命。比如我们大家知道的就是时空观的革命,比如我们也知道量子力学出现了很多新的非决定论的思想等等。一方面它是革命,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场古典思想的一个新的复兴,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玻尔和海森堡这些人的量子力学,他们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复归了最古典的科学理想,那就是自然的数学化、宇宙的

8、和谐,它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更古老的理想,那就是自然的数学化、宇宙的和谐。所以说二十世纪,我们可以看成是古典科学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了。 这个四大模型,我们不一一介绍,它实际上也是这两大革命的后果。我们知道大爆炸模型,它所建立在关于宇宙的膨胀这个模型之上的,宇宙的膨胀模型最早是来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夸克模型我们知道,直接来源于量子力学,这没有问题,甚至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在很大的意义上也与量子力学有关,所以说上个世纪的几大理论建树都来源于或者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来源于二十世纪初两大物理学革命。当然也有人说,还要加一个模型,就是冯诺伊曼模型,而我们知道今天是一个电脑网络大发展的

9、时代,我们今天的计算机基本的数学构型是来源于冯诺伊曼,所以也有科学家认为,二十世纪如果算重大的理论建树的话,冯诺伊曼模型也可以算一个,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些模型,所有这些大的理论创新,都可以看作是古典科学的一个在更高意义上的一个综合。但是所有这些重要的理论成就,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个延续,或者是直接发端于上半叶,或者是上半叶一个自然的延续,但是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开始,有一些新的潜流在出现,有一些新的暗藏的潜流在汇合、在涌现,它就是什么呢?它就是我称之为第二个主流的、第二个思潮的,那就是一个新兴学科的兴起,这些新兴学科,或多或少的想对古典科学构成一个挑战,我们可以举一些新兴学科的例子。

10、 比如说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包括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这些都属于新兴学科,还有生态科学,这些学科,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力图突破这种古典的模式,在这个所有这些多样化的新学科的涌现过程中,有没有一条思想的线索呢?我个人认为是有的,当然很多人我们都知道,提到,新的学科更多的强调整体论特征、系统的特征、不可逆性的特征,那么这些特征里头,按照我的看法,它的最主要的一条是它对于时间的发现,对于时间性的发现,什么叫时间性的发现呢?很多人也许问,难道在牛顿力学那里没有关于时间的发现吗?难道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里没有关于时间的发现吗?一般我们都知道,相对论的重要的成就恰恰就是对于牛顿的时空观进行了革命,

11、按照我的看法爱因斯坦之后的新学科,又有一次时间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我可以简单的做一个解释,所谓“时间的发现”的意思是说,在古典科学那里,时间是过去和未来是对称的,在牛顿力学那里,原则上可以允许时间倒流,原则上允许时间倒流的,我们知道牛顿的第二定理,那个时间的项是以平方项的方式出现的,你把t改成负的话,不影响这个方程本身,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是可以反衍的,它是过去和未来是对称的,这样一个可反衍性,也就是可逆性,是困扰着很多科学家的。 那么,二十世纪后半期慢慢涌现出来的这些新学科,来重新地看待这个时间性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时间性的反衍和不可反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呢?这个关涉到我们的人文

12、和我们的科学之间的相关联问题,我们一切的人文学科都建立在历史性的基础之上的,一切历史性都建立在历史不可重演基础之上的,我们一切的人生经验都建立在过去和未来不对称之上的,我们有关于过去的经验,我们没有关于未来的经验,未来对于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个开放和自由,这样才会有自由问题,有了自由问题,我们才有我们的人文学科的种种。比如说我们说道德问题,它建立在自由之上,没有自由就没有道德问题,要自由那就必须假定未来是开放的,如果我们的未来跟我们的过去一样是给定的,像物理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是一目了然的,在上帝眼中它是一目了然,在科学的定理面前也是一目了然,是透明的话,是完全透明的话,那我们就

13、没有一个开放的未来,因而我们也没有一个,自由意志也得不到解释,因而我们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一切人文学科,都是没有根基的,所以说时间性的这个问题,是标志着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基础,这个时间究竟有没有,这个时间性究竟有没有,在什么意义上被得到申辩这个问题,关涉到两大学科之间的弥合问题。所以,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在自然科学的内部所涌现出来的种种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来重申时间性,把时间的不可逆性重新引入自然科学领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这个意义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内部的变革,也是关涉到人类整个知识的整合问题,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能重新唤起我们人类知识的统一性,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能说自然科学和

14、人文学科从属于一个统一的人类文化。 我们知道在一个科技很发达的时代,我们不断听到科学与人文相分裂的声音,这个声音它有一个哲学基础,这个哲学基础就是我们的实在世界,究竟是不是一个历史性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在物理学的定律的透视之下,所支配着的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很多人文的东西就没有立足点,要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弥合起来,那么这个二十世纪后期所涌现出来的这些新学科是指明了一个方向的,所以我特别高度地评价,二十世纪后半期所涌现出来的这样一些新学科。这是我们关于理论自然科学要讲的两大主流。 当然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还不能说后一主流开始在压倒前一主流,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迹象。我们知道古典科学历经了

15、几百年,到了爱因斯坦这里,达到了一个非常辉煌的顶峰,它不可能,它还在往前走,它还在它的巨大的推动力之下,有个巨大的惯性,还在往前走,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那样一些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知识、新的学科,由于它们所传达的主题、传达的思想精神,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更广泛范围内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对于人类知识统一性的要求,我们关于人文和科学之间相弥合的声音,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对当前种种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及我们的生态危机的种种要求,所以这一学科的出现,就不仅仅是具有自然科学内部的意义,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待会儿还可以再多说几句。 那么下面我想介绍一下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影响。我们知道科学的世纪这个名字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但是真正被大众所深深的意识到那是在二十世纪,二十世纪我们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进入了科学,科学一方面是越来越高深,它的理论越来越高深,只有少数人能懂,一方面它不知不觉的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说,那些我们性命攸关的这样一些事情,我们只交给少数人来替我们去做,这个本身是蕴含着很多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