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05652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初级《教育学》离线考核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教育学满分 100 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学科本位以及过于重视书 本知识的现状;増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强调 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走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注重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 多样化和多向互动与交流;发展弹性、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课程管理体制重心下移,开发学校课程。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

2、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 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 大的可塑性。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 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 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

3、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 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 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 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 人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成为人。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一般教育常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

4、向、速度和水平。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即条件) 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 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正是这种“未特 定化”,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敞开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人的“未特定化”,使他能适应环境, 使用权他不受特定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使他为了生存也无须改变自己的生物本性、生物结构,而 只需变化自己的外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 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现代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广阔前景。当 然,人的可教育性也是有一定限度

5、的。人的可教育性,既区别于遗传决定论(或生物预成论),也 区别于教育万能论。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这是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 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 更需要教育。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对 教育的需要性。不仅人类个体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亦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人类社 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是人类心 身能力的延伸。教育使得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和丰富成为可能。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

6、教育的理解。(1)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 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 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 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 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 好品质。

7、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 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

8、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 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 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13 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 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 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

9、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如果不严重, 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老师 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果问题很严重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 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我认为老 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 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己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总之, 班里公开选举三好学生,班干部等等好的方面的事情应该大力提倡,对于批评教育这种事情,毕竟针 对还是一个孩子

10、,没必要去让他承受这么大的挫折,和心理打击。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 出学校。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 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 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学习的目的上为国家,下为自己。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只为自己的学习的教育目的导向 无疑是错误的

11、。读书乃上为国家,下为自己。该教师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私”与“公”对立了起来没有让自我 从我个人扩展到更宽泛的大我,在“学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 现共产主义”之间没有贯通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命题不能在第三个命题中得到超越,没有在第三个命 题中重新理解,如果不把自我看作动态超越的概念,那么,“自己”与“别人”就无法沟通,“我”就 不能扩展为“我们”,第一个命题便只能停留在培养“单子式”主体人格上,最终难免堕落为自私自利 者。不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美好。” 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话是带有一定的“功利”一为了增

12、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将来能找 到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读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谋生能力更强,使我们短暂的 人生更加完美、充实。这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事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长 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针对性、实效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自我感 觉出发,脱离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长的实际,甚至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脱离常人的思维方式,从 而违背教育规律,导致教育的低效和无效。主要表现为:1.脱离中小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的盲目攀高。我们过去的道德教育,总是一味地拔高,对公民的道德 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高度,对中小学生的教

13、育也是超出了儿童少年可以接受和达到 的程度。我们以为把口号喊得越高、越响,就越能鼓舞人、打动人;无论什么事情,越不考虑自己就越 是显得高尚。同时还以为将一些选定好的高、大、全“标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加分析地、不 看具体情况地、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模仿,以为对学生要求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远大 理想。其实这种大人们自己一相情愿的想法,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我们知道,一个人 对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没有具体意 义的空目标。儿童认识事物,是从他熟悉的生活经验、他能理解的浅显小道理开始的,是有一个由浅 入深、由近到远、由形象

14、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相反。而在这件事上,强行让一个儿童去理解和接受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意义,就犯了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形象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 孩子们除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说(背)出这句话以外,是不会有实质性理解的,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真 正的、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人人只要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就 会发愤学习”。再说,人是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但理想的起点应该是普通和平凡,没有普通和平凡,“崇 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首先是做一个普通人,要从普通和平凡做起,培养 基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要让他在成长、体验及对老师启迪的思考中逐步确立

15、自己的理想,而不 是由成人去代替孩子,或去强迫孩子树立崇高理想。对孩子要求的盲目攀高及强制,不但没能让孩子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反而使孩子在学会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同时,形成双重人格,以及 在成长中面对许许多多具体的人生选择时迷失方向,这是十分有害的。一味地向高要求,是犯了急性 病,也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因为,把要求大人做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儿童少年去做到;把大人中多数 人都还做不到的事情,也强行要求儿童、少年现在就要做到,这是剥夺了儿童的成长权利,剥夺了儿 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教育科学的。2.缺乏科学方法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当作知

16、识技能来教学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把对学生的道 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情感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混淆起来,把思想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当作了知识、技能来传授,我们以为,只要把大人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制订成概念、定 理、标语口号、知识点,让学生尽快记、背、考下来,学生只要能按“标准答案”“回答正确”,就算 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这是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概念 化。这种教育无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视走进学生的心灵,无视教育者的身教,无视受教育者 主体的思考和感悟,无视教育主体的实践。似乎不用讲究教育艺术,不用启迪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 方法,不必培莽和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人人将标语口号、豪言壮语类的“知识 点”能鹨鹉学舌般地复述下来,就可以解决自己一生遇到的一切纷繁复杂的问题了;我们不管他做得怎 样,只要说的好听,他就是高尚的人了。这种思维逻辑既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