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05229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

2、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打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5.白居易诗:“

3、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B.C.D.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

4、的火花”是指( )A.水力B.核能C.煤炭D.电力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成电影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10.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举办时间举办城市主要

5、展品1851年英国伦敦1878年法国巴黎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A.火车机车;电话、汽车;蒸汽引擎、飞机模型B.火车机车、蒸汽引擎;电话;汽车、飞机模型C.蒸汽引擎、汽车;电话;火车机车、飞机模型D.蒸汽引擎、飞机模型;火车机车、电话;汽车11.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企业数量表顶目民族企业官办企业外商企业企业数量(家)300 311 931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强 所占比重小A.B.C.D.12.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 男耕女织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钢铁厂 继昌隆缫丝厂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

6、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3.近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联系、交往越来越密切,需要一种大众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A.电影B.电视C.报刊D.互联网14.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说( )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B.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15.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

7、序是( )“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B.C.D.16.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工业化基本实现17.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

8、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18.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19.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20.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

9、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1.某班举行了一场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正方:克服了粮食危机,保证了工业化建设顺利进行。反方: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涅日夫改革22.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人

10、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A.AB.BC.CD.D23.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24.一位美国学者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25.2013年5月27日

11、,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个人电脑B.长袍马褂C.粮票、布票D.移动电话26.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A.B.C.D.27.以下三幅图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28.20

12、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灾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灾区如需向国际机构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最有可能得到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帮助?()A. B. C. D.2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30.漫画三代人赶集形象地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反映出( )爷爷赶集肩上挑 爸爸赶集轻松跑 儿子赶集点鼠标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B

13、.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C.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建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了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