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01307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2、然景物的幽静。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2. 古诗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1解释下列词语。将晓:_ 河:_摩天:_ 泪尽:_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

3、么?_3. 课外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轮台代指边疆。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戍()阑()2结合本诗,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尚:_夜阑: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

4、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5. 名著阅读。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上述语段选自_(

5、填人名)的组诗七子之歌,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2七子之歌除本篇外,还包括_6. 试一试。1.两首写“水”的诗,比较各自怎样描写?_2.水本是无情物,诗人为什么能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呢?_7.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乞巧_,_。_,_。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描写了民间过_节时的盛况,表现了人们_的美好心愿。2“乞巧”是指向织女星_。3每当此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_用_(a.五彩线;b.红丝线;c.金丝线;d.银丝线)穿针。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词语。(1)河:_ (2)岳:_(3)遗民:

6、_ (4)王师:_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陕北民歌“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9. 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他是“_八大家之一”。3用自己的话说说所填诗句的意思。_4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10.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子 _,子

7、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补全古诗。2这首诗描绘的是_(季节)的景象。3诗的前两句写了绿原、_、_、_等景物;后两句着重写了“_”的劳动画面。4“才”和“又”写出了乡村四月_的氛围。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11. 阅读下面苏轼的词作,完成练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羽扇纶(un)巾: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

8、,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qin 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酹(li):古人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1这首词中讲到的人物是_,从“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在这首词中的形象是_。2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_。3词中的这一人物是古典名著_中的重要形象,他的身份是_。12. 按要求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把古诗补充完整。2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耘田(_)在田里锄草 犁地傍(_)靠近 并排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_13. 古诗理解。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乃翁是

9、指_。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_。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5我还知道本诗作者写的_一诗,诗句是_,_。_,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鉴:_徘徊:_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这首诗的前两句(_),表面写景。诗的后两句(_),富含哲理。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眼口岂不到乎?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