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01199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A1/O生物脱氮工艺一、 设计资料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废水量为30000m3废水水质如下:PH值7.07.5 水温1425 BOD5=160mg/L VSS=126mg/L(VSS/TSS=0.7) TN=40mg/L NH3-N=30mg/L根据要求:出水水质如下:BOD5=20mg/L TSS=20mg/L TN 15mg/L NH3-N 8mg/L根据环保部门要求,废水处理站投产运行后排废水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现有”标准,即COD 120mg/l BOD 30 mg/l NH -N20 mg/l

2、 PH=6-9 SS30 mg/l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城市污水用沉淀法处理一般只能去除约2530的BOD5,污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不能利用沉淀方法去除,化学方法由于药剂费用很高而且化学混凝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效果不好而不宜采用。采用生物处理法是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废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四种形态存在。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氮和氨氮。其中有机氮占生活污水含氮量的40%60%,氨氮占50%60%,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仅占0%5%。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传统二级生物处理中,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氨氮

3、通过硝化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将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基本原理应用与废水生物处理,并借助于不同微生物的共同协调作用以及合理的认为运用控制,并将生物去碳过程中转化而产生及原废水中存在的氨氮转化为氮气而从废水中脱除的过程。在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首先在好氧(oxic)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在缺氧(Anoxic)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N2)而从废水中逸出。因而,废水的生物脱氮通常包括氨氮的硝化和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两个

4、阶段,只有当废水中的氨以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的形态存在时,仅需反硝化(脱氮)一个阶段. 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A/O脱氮工艺则有流程简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的主要特点如下: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大大节省了基建费用;在原污水C/N较高(大于4)时,不需外加碳源,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保证了充分的反硝化,降低了运行费用;好养池设在缺养之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缺养池在好养池之前,一方面由于反硝化消耗了一部分碳源有机物,可减轻好养池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同时,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也可以补偿

5、部分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该工艺在低污泥负荷、长泥龄条件下运行,因此系统剩余污泥量少,有一定稳定性;便于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改造A1/O脱氮工艺;混合液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率,一般混合液回流比取200500,太高则动力消耗太大。因此A1/O工艺脱氮率一般为7080,难于进一步提高。三、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一)、污水处理系统1、格栅设计流量:平均日流量Qd=3000m3/d=0.35m3/s则K2=1.42最大日流量 Qmax=K2Qd=0.50m3/s设计参数:格栅倾角 =60 栅条间隙b=0.021m 栅条水深h=0.4m 过栅流速v=0.9m/s(1)栅槽宽度栅条的间隙数

6、n 格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则n= = =31个栅槽宽度B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m,取0.2m设栅条宽度 S=10mm(0.01m)则栅槽宽度 B=S(n-1)+bn+0.2=0.01 (31-1)+0.021 31+0.2=1.15m(2)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L1。设进水渠宽B1=0.85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 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77m/sL1= = =0.41m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出的渐窄部分长宽L2,mL2= = =0.21m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mh1=h0k(k一般采用3)h0= sin , =h1= sin

7、 k=2.42 sin60 3=0.097m (设 =2.42)(3)栅后槽总高度H,m设栅前渠道超高h2=0.3mH1= h+h1+h2=0.4+0.097+0.3=0.7970.8m(4)栅槽总长度L1,mL=L1+L2+1.0+0.5+ =0.41+0.21.1.0+0.5+ =2.52m (式中H1=h+h2)(5)每日栅渣量W,m/3d w= 式中,w1为栅渣量 m3/10 m 污水 , 格栅间隙为1625mm时w1=0.100.05m /10 m3 污水;格栅间隙为3050mm时, w1=0.030.1m3/103m3污水本工程格栅间隙为21mm,取W1=0.07m3/10m3污水

8、W= =2.18(m3/d) 0.2(m3/d)采用机械清渣2、提升泵站采用A1/O生物脱氮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式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缺养池、好养池、二沉池等。设计流量Qmax=1800m3/h,采用3台螺旋泵,单台提升流量为900m3/h。其中两台正常工作,一台备用。3平流式沉池砂(1) 沉沙池长度L,mL=vt (取v=0.25m/s,t=30s)则L=0.25 30=7.5m(2) 水流端面面积A,m2A= = =2m2(3) 池总宽度B,mB=nb (取n=2, b=0.6m)则B=2 0.6=1.2m(4) 有效水深h2, mh2= =

9、=1.7m(5) 沉砂池容积v, m3V= (取x=30m3/106m3污水,T=2d k2=1.42)则V= =1.83m3(6) 每个沉斗砂容积V0,m3设每个分格有2个沉沙斗,共4个沉砂斗则V0= =0.46m3(7) 沉砂斗尺寸 沉砂斗上口宽a,ma= +a1 (式中h/3为斗高取h/3=0.35m, a1为斗底宽取,a1=0.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55 )则a= +0.5=1.0m 沉砂斗容积V0,m3V0=h/3(2a2+2aa1+2a12)= (2 12 2 1 0.5 +2 0.5)2 =0.2m3(8) 沉砂室高度h3 ,m采用重力排沙,设池底坡度为0.06,坡向砂斗,沉

10、砂室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沉砂斗,另一部分为沉砂池坡向沉砂斗的过滤部分,沉砂室的宽度为 2(L2+a) +0.2L2= = =2.65mh3=h/3+0.06 L2=0.35+0.06 2.65=0.51m(9) 沉砂池总高度H,m取超高h1=0.3mH=h1+h2+h3=0.3+1.7+0.51=2.51m(10)验算最小流速Vmin m/s在最小流速时,只用一格工作(n1=1)Vmin= Qmin= = =0.25m3/s则Vmin= = =0.25m/s0.15m/s(11) 砂水分离器的选择沉砂池的沉砂经排砂装置排除的同时,往往是砂水混合体,为进一步分离出砂和水,需配套砂水分离器清除沉

11、砂的间隔时间为2d,根据该工程的排砂量,选用一台某公司生产的螺旋水分离器。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为:进水砂水分离器的流量为13L/S ,容积为0.6m3,进水管直径为100mm, 出水管直径为100mm,配套功率为0.25KW4、A1/O生物脱氮工艺设计计算(1)好氧区容积V1V1= (取Y=0.6;Kd=0.05)出水溶解性BOD5。为使出水所含BOD5降到20mg/L,出水溶解性BOD5浓度S应为:S=201.42 TSS(1ekt)=201.420.720(1e0.235)=6.41(mg/L)设计污泥龄。首先确定硝化速率 (取设计pH=7.2),计算公式:=0.47e0.098(T1

12、5) 10.0833(7.2Ph)=0.47e0.098(1415) =0.4620.9580.606=0.247(d1)硝化反应所需的最小污泥龄= = =4。05(d)选用安全系数K=3;设计污泥龄 =K =34.05=12.2(d)好氧区容积V1,m3V1= =7482.38(m3)好氧区容积V2V2= 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微生物同化作用去除的总氮NW:NW=0.124 =0.124 =7.2(mg/L)被氧化的NH3-N=进水总氮量出水氨氮量用与合成的总氮量=4087.2=24.8(mg/L)所需脱硝量=进水总氮量出水总氮量用与合成的总氮量=40157.2=17.8(mg/L)需还原的硝

13、酸盐氮NT=3000017.8 =534(kg/d) 反硝化速率qdn.T=qdn,20 ( qdn20取0.12kgNO -N/(kgMLVSSd); 取1.08。)qdn.T=0.121.081420=0.076(kgNO -N/(kgMLVSS) 缺氧区容积V2= =2509.4(m3)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2= = =0.084(d)=2.0(h)曝气池总容积V总,m3V总=V1+V2=7482.32+2509.4=9991.78m3系统总设计泥龄=好氧池泥龄+缺氧池泥龄=12.2+12.2 =16.29d污泥回流比及混合液回流比 污泥回流比R。设SVI=150,回流污泥浓度计算公式:X

14、R= r (r取1.2)XR= 1.2=8000mg/L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MLSS)=4000mg/L污泥回流比R= 100= 100=100(一般取50100) 混合液回流比R内。混合液回流比R内取决与所要求的脱氮率。脱氮率可用下式粗略估算: = = =62.5r= = =167200剩余污泥量 生物污泥产量:PX= = =1523.73kg/d对存在的惰性物质和沉淀池的固体流失量可采用下式计算:PS=Q(X1Xe) (Q取30000m3/d)Ps=Q(X1Xe)=30000(0.180.1260.02)=1020kg/d剩余污泥量X=PX+PS=1523.73+1020=2543.73

15、kg/d去除每1kgBOD5产生的干泥量= = =0.61kgDs/kgBOD5反应池主要尺寸 好氧反应池。总容积V1=7482。38m3,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V1单= = =3741.19m3有效水深h=4.0m,单组有效面积S1单= = =935.30m3采用3廊道式,廊道宽b=6m,反应池长度L1= = =52m超高取1.0,则反应池总高H=4.0+1.0=5.0m 缺氧反应池尺寸总容积V2=2509.4m3设缺氧池2组,单组池容V2单= =1254.7m3有效水深h=4.1m,单组有效面积S2单= = =306.02m长度与好氧池宽度相同,为L=18m,池宽= = =17m反应池进,出水计算 进水管。两组反应池合建,进水与流污泥进入进水竖井,经混合后经配渠,进水潜孔进入缺氧池。单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