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00704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管理建议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精神。按照中小学课改要积极稳妥地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校本化实施提出如下教学管理规程,供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参考。第一部分:课程策略与理论一、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体现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门课程。2课程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

2、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3课程性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4、课程基本理念: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即(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

3、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具体目标:(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3课程目标特点:本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教育价值。三、

4、课程内容领域及相互关系1指定性学习领域: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各内容领域有相应侧重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实施要求。2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包括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大型传统活动(如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文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实施时可以与指定性学习领域结合开展,但要从课程层面加以整合实施。3课程关系:(1)指定性学习领域间相互关系。四个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四种基本的实践或活动方式,比如研究、服务、技术实践、信息实践等。四个指定领域并非平行排列的四个方面,它们各自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5、它们的互相渗透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与发展创造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在某个阶段可根据需要独立开设。(2)指定性学习领域与非指定性学习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性学习领域与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存在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关系,体现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原有活动课程的继承、规范与发展。(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在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同时,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基于现有课程资源的办学模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

6、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关系。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第二部分:课程教学管理一、课程组织管理1课程组织: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室和大队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2各处室主要责职:教导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与管理、师资配备、教研

7、组活动指导、学业评价工作。教科室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和规划、教师研修和课题研究与指导工作。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领域活动实施,指导班主任实施活动。3教研组建设:学校要建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针对课程的特殊性要求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人员兼任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长。二、师资队伍管理1.指导教师配备:要求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负责人,要承担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要鼓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如劳动技术专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辅导员、科学教师等)以及有关社会力量等成为综

8、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2.指导教师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历和能力要求。鼓励具有较强的主题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师来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3教师研训: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教师研训工作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范,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4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以下几项为指标,即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逐步发展活动中的

9、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三、课程实施管理 1学校课程总体方案: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校或年级学期活动实施计划:为了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预设与生成关系,体现注重学生主题活动自主和兴趣,可以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学校每学期活动计划,年级组或班级要制订每学期年级段“年级实施计划”和“班级实施计划”。 3课时管理:各中小学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

10、下给予中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中小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课程、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班队活动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并实行阶段性课时表。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4主题实施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合作完成12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经历与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并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5课程制度管理:为保证综合实践有效实施,要完善如师资配备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奖励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教学研修制度、主题项目

11、安全责任书制度等各项制度,从制度上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四、课程资源管理1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应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等线索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重视案例的积累,逐步实现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管理的网络化。重视家长、专家、高年级学生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学校和社会方面课程指导力量资源。 2基地建设:学校要统筹规划,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情况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与当地团委、社区、文明办、大型企业、青少年德育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发和建设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保证。第三部分:课程实施与指导1活动实施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

12、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2活动过程指导:每个主题的活动过程的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如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3活动主题确立:主题是(或项目)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主题的确立要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并重组其他学科知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来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活动

13、主题实施一般从儿童有兴趣的主题发展到涉及学校、地区的主题,再发展到跨学科的综合性主题。4主题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呈现形式,设计与制定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可以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即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背景分析、活动时长、活动目标(一般是总目标,主要包括情感/能力/认知三维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活动评价等等。5主题活动方式:活动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学习任务过程时表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

14、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主题活动过程中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等。6主题活动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加强如“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7活动指导课型:每一个主题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单一主题课内指导时,可在主题统领下构成一个主题课链,即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实践活动课、中段指导

15、课、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课和成果展示评价课。同时根据实践活动方式不同,实践活动指导课又包括设计制作课、网络探究课、社区实践课、知识普及课、专题研讨课、方法指导课等。8学生活动组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全班活动。9学生活动计划: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本组的课题、本组承担的问题、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活动时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主要

16、内容及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10学生活动报告:活动报告撰写是总结阶段学生活动的重要活动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共享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成果报告基本格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标题、摘要和活动的背景。第二部分是主体报告部分(即正文部分)。包括活动或研究选题角度、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建议等。第三部分是参考文献。第四部分是附件。第四部分:课程学业评价 1评价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