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0069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区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用柴油与普通柴油的差异今年7月1日,国家开始正式执行车用柴油和轻柴油的产品标准。那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差异呢?一、普通柴油GB 252-2011普通柴油是一项具有全新名称的国家标准,它是代替原有的国家标准轻柴油而产生的,于今年7月1日起 实施。普通柴油标准与轻柴油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条变化:1. 标准名称更改。2. 标准适用范围更改。普通柴油适用于拖拉机、内燃机车、 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和相关法规中规定的三轮 汽车和低速货车所使用的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普通柴油。3. 引用标准修改。将原有的“引用标准”修改为“规范性引用文 件”,并增加了部分引用标准。4.

2、硫含量降低。普通柴油硫含量由原来的“不大于0.2%” 修改为:在2013年6月30日前,普通柴油的硫含量应低于0.2%, 而到2013年7月1日后,普通柴油的硫含量也必须降低到0.035%。5. 仲裁试验方法更改。6. 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二、车用柴油GB 19147-2009是原GB/T 19147-2003车用柴油的升级 替代标准,规定自 2010 年 1 月 1 日实施,其中技术要求过渡期到2011年6月30日。2009版车用柴油标准与2003版车用柴油标准相比主 要有以下几条变化:1. 将原来的“推荐性标准”修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章节,修改了原标准的“范围”

3、和“产 品标记章节”。车用柴油适用于压燃式柴油发动机汽车。但不包 括GB 19756中规定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 修改了黏度、密度指标的限值,增加了多环芳烃、生物柴油的 含量限值及检测方法。4. 硫含量降低。2009版车用柴油硫含量由原来的“不大于0.05%(质量分数)”修改为“不大于0.05%(质量分数)”。从产品标准来看,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体现体现在环保性方面。 实际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执行的柴油产品地方标 准早就是按照2009版车用柴油的要求生产的车用柴油了,相对 欠发达的地区销售的才是轻柴油。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最大的差别是硫含量的不同。为了控制柴油 车尾气排放的大量

4、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必须加装高效的尾气净化后处 理装置。为了防止柴油中的硫损坏后处理装置降低净化效率,必须去 掉车用柴油中的绝大部分硫。350ppm硫含量的车用柴油意味着柴 油中的硫含量在重量上是低于百万分之三百五十的,这是可以利用高 效尾气净化装置的最基本条件。无硫的车用柴油对于净化尾气是最佳 条件。发达国家已经在大约 5 年之前实现了车用柴油的无硫化。此外,硫化物的燃烧产物进入大气会导致酸雨,污染环境,破坏 生态平衡,对人体产生危害。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不论对具有何种排 放水平的车辆都有减少颗粒物排放的作用。我国目前柴油汽车的保有量约为 3000 余万辆,每年消耗柴油 7000 余万吨。这些柴

5、油车绝大部分是国三和国三排放标准之前、没 有机外污染净化控制装置的车辆。其中约 2/3 为货运车辆,其余为客 运。每年排放的污染物约为 900 万吨,其中氮氧化物 300 余万吨, 占全部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的60以上,绝大部分是重型柴油车排 放的。柴油车的颗粒物年排放约为 60 万吨。国家实施新的车用柴油强制性标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降低车用 柴油中的硫含量水平,创造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的基本条 件,达到实现对重型柴油车加装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后处理装置的目 的,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一辆装有氮氧化物排放后处理 装置的国四重型柴油车较国三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会降低约 30。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实施低硫化的车用柴油标准将 会有力推进柴油车排放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较保守估计 可在 5 年内平均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近百万吨。实际上,除柴油车以外,各种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也必须加以控 制。因此,即使是不用于汽车的普通柴油,也要降硫并且最终实现无 硫化。因此,最新发布的普通柴油国家标准规定,到2013 年硫 含量必须降低到 350ppm 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