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00655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历法序 1中国历法介绍 2二十四节气简介 3立春 4雨水 4惊蛰 4春分 5清明 5谷雨 7立夏 7小满 8芒种 8夏至 10小暑 10大暑 11立秋 11处暑 12白露 12秋分 12寒露 13霜降 13立冬 13小雪 14大雪 14冬至 15小寒 16大寒 16序昔者上古之初,天人一体,只有春秋,无有冬夏,兽身鸟形也都是人. ?尚书 ? 周书?吕刑?记载,蚩尤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 刑发闻惟腥.于是绝地天通,神人不复相杂.昔者上古之中,?淮南子 ?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 山.天柱折,地维绝.始有春夏秋冬焉. ?淮南子 ?时

2、那么训?曰:制度阴阳,大制 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 冬为权.天人虽别而相应: 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 4 季而人有 4 体,天有 12 月而人肢有 12 节,天有 12月以制 366日人亦有 12 肢节以使 366节,天有五行而人有五脏, 天 有九重而人有九窍.胆象云,肺象气,肝象风,肾象雨,脾象雷,以与天地相参 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天有风雨寒暑,人亦 有取与喜怒.其他形体的人,就逐渐地从世间消失了.昔者上古之末,当尧之时,始根据日月星辰定历数,顺其时气以应天道.因此有 ?易?曰:“先王以治历明时.据记载汉代开始出现 24 节

3、气的划分.?传?曰“天六地五 ,五六之和十一为天 地之中.阳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 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冬生草木皆死. 冬至子午,夏至卯酉.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是谓六府.子午、 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天维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徙一 岁而移,十二岁而大周天,终而复始.由此可见,中国古老的的历法,和中国古老的易经、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等 说法、乃至修炼是浑然一体的.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故 饮食居处适,那么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 古人讲顺天知命, 是因认为人体和天地 息息相通. 古人看到了天气的风调雨顺也明白了人需要心平气和、 凡事适度.并

4、 且古人根据天道制定了 24 节气,以顺天地之变、与天地合德.返回目录中国历法介绍天干地支中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9.5306 天 )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 间(365.2419天 ) 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中国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 , 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 排列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 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

5、午、申、戌为阳 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得到六十年一周 期的甲子循环.这二十二个字错综有序, 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 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即 时(时间 )空(方位)互动,和“阴 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充分表达了阴 阳五行的思想 , 蕴含着自然循环运化的规律.返回目录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历为根底,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黄经 0 起,每 15 为一节,每月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 ,全年分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 “节气,以后合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按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赋予有特征意义的名称.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6、、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 反映四季更替的有二分、 二至和四立; 直接或间接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 大暑、 小寒、大寒、白露、寒露、和霜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惊 蛰、清明、小满、芒种、处暑那么是反映物候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以自然季节现象和农业活动相结合为内容.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气候适中;夏至、冬至表示暑夏寒冬的到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春夏 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降雨季节的开始; 惊蛰是冬眠蛰虫开始复苏, 出土活 动;清明表示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谷雨是降雨开始增

7、多,有利于 谷物的生长; 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 夏熟谷物子粒开始饱满; 芒种是一年中农 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 季节;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的结束;白露表示气温下降快,湿度尚大,多露水;寒 露表示地面辐射冷却快,凝结的露水温度低;霜降表示进入降水季节;小寒、大 寒是一年中最严寒的时节.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中国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 表示温度的节气有小暑、 大暑、处 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表示降水的节气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大局部在春播和秋播季节,强调水分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雨水节气表示降雨开始和雨量开始增多两个含义, 在这

8、些节气中白露、 寒露和霜 降虽是降水现象,但温度的意义更重要,也可以作为温度表示降温程度的节气, 表示日照长短的有二分、 二至,反映了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这 些节气明显地表示气候的季节变化和转折. 其他节气中, 惊蛰间接表示地温的升 高,清明、小满通过物象表示气温的升高,芒种以农事活动表示盛夏到来.节气 都表示气候特征.据记载,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汉朝采用农事二十四节气.返回目录 二十四节气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是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太 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是一年中四季开始

9、的节气“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 冬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表示万物复 苏的春季的开始. 此时刚探出头来的嫩绿柔软的垂柳芽苞, 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 草,带来一派“春到人间草木知的景色.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 那细微神妙的春意.返回目录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每年 2月 19日或 20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330 度时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 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那么散而为雨矣. 雨水时节,冰雪溶化,空气湿润,气温开始上升,天气转暖,雨量渐渐增多,植

10、物普遍返青生长.“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植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雨水 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 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植物及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 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水来预测天气的,如“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冷 雨水、暖惊蛰 ,“暖雨水、冷惊蛰 .返回目录惊蛰 每年 3月5日或 6日,太阳位置到达黄经 345度为“惊蜇.“惊蜇是指蜇伏在 泥土里的冬眠生物开始出土活动.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蜇.这里将冬眠动物的苏醒同春雷联系起来.惊蜇前后的雷鸣能够预报惊蜇后的天气, 如“未过惊蜇先打雷, 四十九天云不

11、开 惊蜇时节正处乍寒乍暖之际,农谚有: “冷惊蜇,暖春分等说法.惊蜇时节的 风也有被用来作预报天气的依据,如“惊蜇刮风,从头另过冬 .返回目录春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 、“日夜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在每年的 3月 20日或 21日,太阳到达黄经 0度时为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 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篇? 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 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 12 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 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严寒已经逝去,气温上升较快,进入明

12、媚的春季.此时,岸柳青青, 莺飞草长.“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欧阳修对春分也有过生动 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返回目录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 4 月 4 日或 5 日,太阳到达黄经 15 度时为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 明矣.清代?帝京岁记胜?载: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 清明前后,气候逐渐转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 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天气清澈明朗,万物

13、欣欣向荣.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在中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 史.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飘飘,和风拂拂,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 风.此时春色如画,踏青春游,扫墓祭祖,是传统习俗.唐代诗人杜牧“清明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的名句是清明生动的写照.清明节由来 关于清明,有一那么感人肺腑的古代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公子重耳受奸 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护下,流亡国外.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 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 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 也无力走动. 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 用火烤熟送给重耳. 重耳吃完后问肉 是哪来的,介子推告诉说是自己腿上的肉

14、.重耳感动地说: “你这样待我,日后 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 “我不求报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 要多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 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 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 文公.他把流亡时期跟随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赏了, 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 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 心中有愧, 马上差人去请 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 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 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于是,晋文公便让他的御

15、林军上绵山搜索, 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 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 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 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 尸体哭拜一阵, 然后安葬遗体, 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 洞里好象有什 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离开时, 他 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穿在脚上,望着它哀叹: “悲哉 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 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 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又把这天定为清 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 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珍贵 的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