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00558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摘要: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它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水平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效益。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动、活泼、和谐的教学 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实行体育活动。 传统的体

2、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的执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

3、讲解师范,学生模仿练习,产生错误动作后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的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有严重的不足:在教师严密的组织、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不能更深的思考探索问题,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多方面水平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另外,有许多田径项目:如100m、800m、铅球、跳远等项目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基本都开设,而每次练习又都是单一动作的机械重复,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

4、失去了兴趣,甚至厌烦,最后产生逃课现象。所有这些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合适宜了,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一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二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一、“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化我觉得不管怎样理解快乐体育,需要指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

5、是快乐体育决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快乐体育决不是那种“学生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的教学。学生的快乐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它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共同协作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以及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等。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

6、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6、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二、“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的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和谐统一的活动办法。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身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教学的成

7、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从竞技体育训练的方法中演化而来的,如练习法、演示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在展开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艺术性的研究,即根据条件和需要,对教学方法实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使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乐,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下面介绍几种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的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并且有一定成效的几种教学方法:1、情景法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

8、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耐力练习课中,我将枯燥单调的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秋游”,按照“准备穿过小树林爬山登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似乎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2、游戏法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

9、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3、设疑法设疑法是以“疑”为核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给学生一块小垫子,要求学生利用这块垫子做跳跃动作,方法越多越好。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跳跃动作,有的跳过垫子的四个角,有的不踩垫子分腿、并腿跳,有的折竖垫子跳高度等。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设疑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表演,有时让教师自叹不如。4、小组学习法在学

10、习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由小组自定目标或选择练习形式,组内分工协作,学习过程共同思考,相互帮助,对学习效果进行相互评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竞争、协同行为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单双脚跳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以4-6人为一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总结出尽量多的单双脚跳跃方法。5、目标学习法采用目标学习的方法,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确定相结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如教师在一堂课中提出了小篮球的教学目标:用你最擅长的投篮方法在1分钟内投进尽量多的球。明确了这个有挑战性的目标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投篮上了。另外,诸如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

11、、激励法、快乐作业法、师生换位法等等各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开始较普遍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三、“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构建的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试图通过独具特色的快乐体育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教学内容从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1、普及化竞技运动项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以参加为要旨,以群众性的提高为目标。在具体

12、的教学内容上,逐步改变过于竞技化和成人化的运动项目。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其实这是不适合学生的,如果我们把篮圈的高度降一点,运动的场地小一点,学生就会非常喜欢,因为他们也可以模仿心目中的明星姚明进行扣篮了。2、简单化我们要把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还是上述的篮球运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没有了走步、没有了双手拍球、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3、趣味

13、化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的,在校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容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竞技运动项目时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如果让学生在跑道上单调地一趟趟地跑,学生的练习热情肯定不高。反之,我们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那学生的上课情景一定会大不一样。4、生活化竞技运动中有不少项目都是源于生活,它们可以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挂上钩。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那对学生来说肯

14、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力量项目,如果单纯地按照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练习,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困难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反之,我们把它进行生活化改造后,让它融入到游戏中,如“抢救伤员”、“猪八戒背媳妇”等游戏,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会完全不同。四、“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原则1、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关系,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平等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启发,认真倾听,了解对方存在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学会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那种权威的、单向的交流

15、,而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教师在交谈中不宜用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应该多用商量交谈的语气。教育学指出,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理智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时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依赖、共鸣的效应,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2、情境性原则。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直观的情境中保持各科学习的良好心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介入与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锻炼,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3、趣味性原则。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必须要求教学“授之有趣”,因此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上都考虑趣味性因素。当然,趣味性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4、激励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