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00499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sujuh”为你整理了这篇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根据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宣威市财政局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组于2020年11月对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单位提供的明细账、会计凭证、项目合同等相关资料实施了逐项核查、通过现场勘察、问卷调查、询问等程序,形成本绩效评价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目概况。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乌蒙山云南片区请求事项有关意见的函有关要求,以及云南省扶

2、贫开发规划、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云南省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战略部署,为协调人口与资源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引导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增长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拟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实施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切实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政策稳定,发展产业,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属于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规模1276.116

3、5公顷,预算总投资5848.91万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1、资金情况。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曲财农2018129号下达2018年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宣威市专项资金为58,489,100.00元。资金到位率100%。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13.8025公顷;土方垒埂12381.10万m3;石方垒埂7828.08

4、万m3。灌溉与排水工程:取水口3座;取水坝1座;500 m3蓄水池8座;300立方米3蓄水池17座;100立方米蓄水池54座,闸阀井43座,改建坝塘1座;支管25条,总长度为21523.84m;毛管55条,总长度为19359.55m; 钢闸门2座,管道井4座,斗渠1条,总长为587.62m,农渠10条,总长5052.38 m;路侧沟12条,总长6274m;斗沟1条,总长度为41.42m;型农桥4座,型农桥4座,过水路面1座,盖板涵9座,盖板涵4座,型管涵57座,型管涵49座, DN500管涵22座, DN1000管涵5座,DN200管涵1座; 农桥修复1座,泵房4座。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3

5、1条,长40762.29 m;新建田间道5条,长4768.97m;改建生产路40条,长34412.59m;新建生产路26条,长13674.21m;田间道错车道256段;挡墙3411.55米。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改建田间道14204.68m;太阳能路灯239盏;公厕4座,建筑面积241.40;晾晒场1块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墙3162.10m;拦砂坝8座;山体边坡绿化1.3333公顷;林草修复区面积200.8171公顷;生态修复区面积54.64公顷。项目绩效目标。项目建设规模为1276.1165公顷,其中整理面积为1193.5912公顷,开发面积为27.8906公顷,复垦面积5

6、4.6347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7236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得到新增耕地1.7808公顷,开发得到新增耕地23.907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项目实施后的耕地面积达到1018.2963公顷。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勘测,2018年底完成规划设计,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项目区划分为八个标段,分别由八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2019年2月15日项目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2020年8月11日,宣威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了自检自查, 2020年9月2日,项目通过了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初验。2020年1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

7、对项目进行了外业验收。1、成立机构抓好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项目实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2、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无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3、项目实施执行“六制”。该项目在实施中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规定实现了项目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工程量复核和审计制度。4、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指挥部及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出

8、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使项目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本次绩效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分析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成效,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9个方面:1、资金保障充分,使用合理规范;2、工程稳步实施;3、增强资源保障能力;4、节约集约利用资源;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7、助推脱贫攻坚;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9、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即宣威市自然资源局,评价范围是项目所

9、涉及的阿浪、花鱼两个村。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1、绩效评价原则。绩效评价遵循:科学规范原则。要求绩效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分级分类原则。要求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类组织实施;绩效相关原则。要求支出与其产出之间有紧密相关关系。2、绩效评价依据。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是中央、省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要求;三是部门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规定和规划;四是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五是

10、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六是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资金安排和分配等相关材料,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七是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八是其他相关资料。3、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绩效评价小组在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支出特点,运用定量定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实际,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逐级合理设计,主要构成如下:一级指标4个,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二级指标10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

11、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项目效益;三级指标17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细化和量化。以上情况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4、绩效评价方法。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本次绩效评价采用了指标评价、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5、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行业现状、项目规模、历史经验和专家意见等合理选择。绩效评价工作过程。首先查阅项目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12、包括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等工作情况;到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效果,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修复、农村居民点整治几个单项工程中具体的单元、单位与分部工程选取部分进行查看了解;对项目区的人民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客观掌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直观。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绩效评价综合结论。通过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脱贫成果,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

13、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1.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使得宣威市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耕地面积的增加,实现了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2.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产值。在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水、路、田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形成“田成块、水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4、。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通过系统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并配套相应的农田灌溉、道路设施;增

15、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土地平整进行坡改梯工程,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改善了项目区水、肥条件,保障了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三保”能力,使项目区成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区,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项目实施,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户随时都可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收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道路、饮水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土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区内原先零碎的耕地、贫瘠的荒草地、裸地等未利用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灌排方便的稳产农田,农田格局明显改观,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于此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各类用地布局也更加合理,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城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1.56%的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