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00362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

2、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2. 文言文阅读。墨鱼自蔽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注释:墨鱼:乌贼。蔽:隐蔽。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迹:循着踪迹,即跟踪。所以:的原因。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恃:凭借,依仗。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2)亦足以鉴。(_)2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_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

3、话说一说。_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3.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

4、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4.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5、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5.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6、。”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句子意思:_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6. 阅读短文。_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揠:向上拔。其人:他家里的人。往:去,到。耘苗:给苗锄草。益:好处。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

7、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B.非徒无益。(不是说没有好处)C.芒芒然归。(很迷茫地回家)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7.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

8、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物莫能陷也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其人弗能应也_8.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1将短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谓:_急:_3用自己的话总结上文的读书方法。_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上述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示。_9. 课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

9、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4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

10、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10.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_;)(有识则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2这段话是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11. 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A.忧愁B.忧虑,担心C.祸患_(2)不患人不已知。()A.知道自己B.被别人了解自己C.不了解自己_(3)由,诲汝知之乎!()A.理由B.缘由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B.同“智”智慧C.了解_1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