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00330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答: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

2、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答: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答: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活动。 4答: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5答:是由想象力形成的种形象显 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 (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

3、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

4、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节拍: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 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 为 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

5、乐内容主题。 答:曲式结构: A | B C | D | B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第一章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

6、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状况。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

7、当作审美对象。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

8、年龄特征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地唱出。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2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答: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

9、音程。3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答: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4-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4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是什么?答:5岁左右已经能够辨认级进的上行、下行旋律轮廓线,已经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是轮廓线而不能准确辨别音程,所以歌唱时音程跳度是不稳定的。5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

10、特征是什么?答:从18个月开始作出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到4-5岁时幼儿能成功地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6岁幼儿大多能准确地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6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7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答:对音色的注意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婴幼儿对音色的知觉兴趣主要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不是音乐音响中的音色。对音乐音响

11、中的音色来说,无论让幼儿分辨的是器乐音色还是声乐音色,幼儿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区别明显反差大、能生动刻画事物的音色。8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答:到了3-4岁幼儿已经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了,能自如地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4-5岁幼儿能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强弱;5-6岁幼儿已经能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9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12、。10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1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1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1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

13、二种解释。答:(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2为什么说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第二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

14、、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4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5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6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8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9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10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

15、质。12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是什么?答:(1)在歌曲中进行;(2)在动作中进行。13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是什么?答:指音乐体裁之间所具有的典型差异。14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15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16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是什么?答: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17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18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