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00229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电厂及变电站设备课程报告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151409 学号:3215004272 姓名:舒思思成绩: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人类社会对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慢慢提高。同时,电力市场 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 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 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 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 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 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

2、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 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 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 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清洁能源 发展,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电网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发展的是坚强 智能电网,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 动的特点。建设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调整 我国区域能源不平衡的问题,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促进各 种电网相

3、关技术全面升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 代。同时可以降低电网企业的运营及建设成本,减少发电装机投资和 发电环节运营成本。并且,坚强智能电网所使用的特高压输电具有远 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优势。预计到2020年,建设运行智能电网实现的节能量相当于减少社会能源投入约1392亿元,并可实现减排 二氧化碳约13.8X108 t。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民的生活方 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发展对电能计量提出了新的 要求。需量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实施,电能质量监控和无功计量的应用, 预付费、网上处理电费、接电和断电等电子商务模式在电力生活中的 发展,使得传统感应

4、式电能表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要求,一个高度智 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电网的构建已成为电力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智能 电能计量系统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电能计量 未来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总的趋势是向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比如通信技术。智能电 网的建设,将采用统一标准的原则,构建成为开放和集成性特征的 通信系统,职能电网的建设范围,将涵盖从发电机到用户终端全范 围,建成以后,可以满足对整个智能电网设备的实时控制,即时智 能系统的网络信息交流改善,每个部分均可以双向通信。对于网络 智能传感器、控制装置、保护系统和用户等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 方式,所有的系统参数和状态等,均可以实现可视化,通

5、信网络环 境智能化加强。电力工业软件系统不断升级。电力信息化可分为两 大类应用:一是电力生产控制,如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分散 控制系统(DCS)、配电管理系统(DMS)、能量管理系统(EMS)、相量 测量单元/广域测量系统(PMU/WAMS);二是电力企业管理,如管理信 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自动作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电能计量(TMR)、电力营销 系统等。电力通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力通信的传输方式从20世纪 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到今 天以光纤和数字微波为主,卫星、

6、电力载波、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 方式并 存,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网、省公司,电力专用通信 网已初具规模。我国已在与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的清洁能源技术、电网储能技术、 输配电技术、用电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标准与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 定的技术成果,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电网项目核准、电价、资 金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给予支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智能电网发展方 面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主导,研究机构、电力企业、信息企业和咨询 公司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研究与应用并重,产学研高度结 合。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实施,担负着发展和优化提升双重重 任,因此更需要强调政府的宏观引

7、导作用,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电 网项目核准、电价、资金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引导 和支持电工电器制造业技术升级,推动智能电器和装备发展,提高用 电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其次,应尽快启动智能电网框架设计,顶层框架设计是事关智能 电网后期是否能顺利发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应尽快开展智能电 网相关的实体电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应用技术等基础研究, 梳理智能电网的科技支撑技术框架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相关研究课题 的科技攻关。最后,建立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智能电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 段,已开始在某些领域建立标准规范,但尚未形成智能电网发展所需 的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应根据电力市场的垄断状况,制定出适合我 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投资及控股制度,参考已有的电力、通信、信息化 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研究智能电网所需的智能化技术及标准体 系,通过试点验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积累建设智能电网的 实践经验,探寻智能电网建设的标准化模式,为智能电网的推广应用 提供技术基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应 坚定不移地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 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